【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 
物价飞涨,师生共渡难关 49届理科A班 邵元中
《山那边哟好地方》 (解放战争时期流传于国统区的革命歌曲) 1949年春季,国统区的形势正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状况,国民党节节败退,币值一日数变,老百姓怨声载道,惶惶不可终日,“反饥饿、反内战”,学运、工潮风起云涌,国统当局加强血腥镇压,旧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就在这时,光华附中宁静的校园里,发生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由于物价飞涨,学校经济陷困境。校方通知学生家长,要付第二次学费。在当时的形势下,对多数家长来说,无疑也有困难。“德生堂”(时为欧阳路校区的男生宿舍)内议论纷纷,对校方的非常措施一下子不能接受。在星期日的晚自修课上,同学们酝酿后认为两次收费不尽合理,要和校方论理、交涉。于是,在理科班的一个寝室里开始了行动。由一位同学起草了一份《告全体同学书》,连夜刻印,在次日上课前放到每位同学的课桌里,绝大多数同学统一了意见,还给校方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同学们对二次收费的不同看法。(据我的回忆,串联同学,起草、刻印、散发给同学的信、给校方写信、送信等工作都是地下党的同学发动和组织的。) 学校知道后召集老师开会,要求老师做同学的工作。于是由教导主任倪若水老师出面到各个班级对学生宣讲理由。校方也明白学生活动的中心是在理科A班,重点对理科A班做工作。归孟坚老师在数学课上说:“这种局势,学校发不出工资,老师不能饿着肚子来上课!”班主任唐志瞻老师受到的压力更大,他找同学个别谈话,既和颜悦色又慎重地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哪里知道我们老师有多为难呵!”反映出老师们内心的矛盾。 回想往事,当时也是经验不足。如果全体学生都拒缴第二次学费,学校就无法维持下去。我们坚持的话,势必把我们敬爱的老师们推入两难的境地。校方也知道这次学生的行动是有组织的,但并没有向当局报告。后来,学生和校方达成了“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减免”等三点共识,师生共渡这次财务难关。 这次活动,展示出光华附中地下党组织在同学中的核心作用与领导水平:当机立断,速战速决,“有理、有利、有节”,既团结了广大师生,又为日后成立《应变会》护校、迎接解放,锻炼了同学,为解放后动员同学参加革命队伍,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确实是一件值得追忆的往事。 摘自《光华附中1949届校友纪念册》(20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