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AI进课堂,附中的“数智转身”...
2025/10/27
抗战精神砥砺新征程 钢铁...
2025/9/29
那年,父亲参与了东京审判 ——...
2025/9/3
百年学府启新程 赓续薪火...
2025/9/3
 
校友天地
记忆|夏梦·秋思 ( 55届高三甲班  梁波罗)
发布时间:2025/11/3 本文共阅读 700 次

记忆|

夏梦·秋思

55届高三甲班  梁波罗

那晚,那个回眸,那个背影,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的夏梦。

1.jpg

2014年11月16日我与夏梦在上海电影博物馆

国庆前不久,上海依然骄阳似火、溽暑难当,出门散步才一会儿,居然浑身湿透,难怪朋友调侃:告别了35℃的夏,迎来了38℃的秋,是秋非秋。行走中,见一片落叶静静地躺在不远处,趋近一看,交织着未褪尽的青绿和正在裂变中的金黄,五彩斑斓,煞是好看,分明是秋天的使者!我俯身拾起来告诉自己遇上秋天。

2.jpg

1985年我与夏梦(中)、顾永菲在香港

回家与快递同步,中秋临近,果然又是一个月饼礼盒,原来是“青鸟影业”的中秋馈赠,除了应景的月饼,一个四方塑封让人颇觉意外:是一张名为《似水流年》的七寸黑胶唱片,收录了喜多郎的电影配乐和梅艳芳的歌。一段纪念该片监制夏梦(1932.2.16——2016.10.30)的文字令人心生感慨,不禁想起这部诞生于1984年的影片《似水流年》,这是夏梦1980年创办“青鸟”监制以来的第二部作品,影片散发出的人文气质曾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九年前,夏梦离开了我们,如今Danny接续她未竟的事业,2020年曾携《第一炉香》问鼎威尼斯影展,许鞍华荣获终身成就金狮奖载誉归来……眼下Danny的这份味觉联姻听觉、物质承载精神关怀的创意,让我们对“青鸟”的明天充满期待。

3.jpg

黑胶唱片正反两面(主演顾美华、斯琴高娃头像)

长久以来,人们对港台女星的印象中,夏梦似香港的林青霞,林青霞好比台湾的夏梦,尽管两人年龄相差20多岁,处于不同年代;但她们同样玉洁冰清,端庄典雅,皆为大众崇尚的“女神”。为什么大陆乃至东南亚观众对夏梦情有独钟呢?不仅因为她的颜值、她的演技,更源于她的真诚。在纸醉金迷的香港,浸淫了半个多世纪的她,没有随波逐流,没有迷失自我,自她从影之日起就恪守自律的“不剪彩,不陪饭,不拍不健康的戏”的约法三章,潜心演戏,心无旁骛,因此在她主演的38部影片中佳作不断,她的表演因真诚而历久弥新。难忘2014年11月16日的那次相聚。刘韧先生特别策划在上海电影博物馆5号摄影棚举办以《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为题的夏梦从影65周年庆祝活动。是日午后,秋高气爽,丽日和风,秦怡、王文娟、许朋乐、佟瑞欣、夏菁、居文沛及我等一众电影人与众多夏梦的拥趸,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与其盛。夏梦当天戴了副黑框酒红色渐变眼镜,恬静怡然地聆听着众人对她的评说,当主持人曹景行问她有什么寄语回赠观众时,她沉吟了一会儿说了十二个字:“希望大家支持我们中国电影!”言简意赅,字字千钧。

4.jpg

2014年11月在上海电影博物馆,

左起:居文沛、我、夏梦、秦怡、杨洁(夏梦妹妹)

晚餐时我们互为邻座,对于过往曾主演的角色,如《孽海花》《绝代佳人》等她不愿多提,唯当谈到《新寡》时,她兴奋地回应道:“这部片子我是喜欢的;有些片子观众喜欢,我一点不喜欢。”她快人快语,爱憎分明,语句短促而坚定,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如同她酷爱的书法,刚劲孔武,笔力遒劲。问她为何在事业巅峰期选择隐退当幕后监制,她不假思索地说:“见好就收呗!”说罢自己率先笑了起来,全然不像82岁的长者。

5.jpg

夏梦的书法

言谈间,有人匆匆赶来,称上海电视台今晚《夜线约见》栏目要对夏梦女士进行采访,她闻听直播后面有难色,说最怕现场采访!“演戏我不紧张,说话会!”她满脸求助地说,用当今的话来解读,是极度“社恐”,见状我宽慰她说:“这是一档10分钟的访谈,报道当日上海要人、要闻的节目,关注度挺高的。”在场的众人皆鼓励她,阔别上海数十年,上海观众想看看你,应当去!她略显迟疑地应允下来,提前退席,告别大家返回酒店准备去了。那晚,那个回眸,那个背影,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的夏梦。其后,在《鲁豫有约》中,从荧屏上还见过她,蛾眉皓齿,明艳动人,据说她当时下肢已出现浮肿,行动艰难了。2016年秋天,当梧桐树叶纷纷坠落的时节,夏梦走了——此女只应天上有——下凡的仙女终于返回琼楼玉宇的天庭去了。又见秋天,真是令人感叹:流年似水啊,往事却并不如烟,多少前辈、挚友再也难觅芳踪了。此刻,耳畔仿佛飘荡起梅艳芳婉约的歌声:“浩瀚烟波里,我怀念往年,似水流年,不可以留住昨天,留下的只有思念一串串……”

6.jpg

突然,冥冥中觉得今天捡得的这片落叶,兴许正是青鸟从岁月深处衔来的一串中秋祝福,祝愿花好月圆人寿安康;想至此,于是欣欣然将这片落叶、这份浅浅的秋意,连同深深的记忆,一并夹进厚厚的日记本里……

7.jpg

(原载2025年10月5日《新民晚报》第七版“夜光杯”)

《夏梦·秋思》

(朗诵 高二2班 王赫)

【编者按】

七十年光阴流转,不改赤子情怀;七十年岁月如歌,犹闻青春回响。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欣喜与敬意,在这个平台上,转载附中55届杰出校友、著名表演艺术家梁波罗学长发表于《新民晚报》“夜光杯”的深情之作——《记忆|夏梦秋思》。

在这篇隽永的散文里,梁波罗学长以“秋思”之笔,深情缅怀已故香港表演艺术家夏梦。他以细腻深沉的笔触,追忆与这位故友的往昔情谊,在个人化的思念之中,折射出沪港两地文艺工作者之间深厚的情谊与时代的印记。这既是一位耄耋长者对已故挚友的深切追思,也是一位艺术家对流光岁月的深沉回望。

尤为令人感怀的是,这篇缅怀之作发表于2025年10月,时光仿佛完成了一个奇妙的循环——梁波罗学长自1955年从附中毕业已整整七十载春秋。为彰显这份跨越时空的情感与精神传承,我们特别邀请附中在校的高二2班王赫同学朗诵这篇作品。当青涩而真挚的嗓音,诵读着七十年前的学长前辈饱含深情的文字时,我们相信,这不仅是声音的相遇,更是附中人重情重义、文脉相承的精神共鸣。它让我们看见,真挚的情谊能够跨越海峡,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从当年的中州路到今天的虹关路,一代代附中人在书写各自人生篇章的同时,也缔结和守护着珍贵的情谊。让我们在聆听中感受这份穿越时空的怀念,在阅读中体会附中人精神的温暖传承。


 
 
 
2010-2025 @ 华东师大一附中校友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616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1721号 技术支持:上海迅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