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父志,奋斗不止——记退伍军人、66届高三乙班周继奋校友
2017/7/22
继承父志,奋斗不止
记退伍军人、66届高三乙班周继奋校友
周继奋校友为“兵娃娃”讲述父辈战斗的故事
在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的日子里,作为“八一”前夕军地开展“双拥”活动的一个项目,我校66届高三乙班周继奋校友应邀来到吴淞街道三营房居民区2017“兵娃娃”爱心暑托班为部队的兵娃娃们宣讲革命传统故事。他用孩子们的语言讲述自己父辈在艰苦年代战斗的故事,还不时提一些针对性的题目让孩子们抢答,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为孩子们的幼小心灵培育塑造健康高尚的品格,使孩子们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育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周奋烈士遗像和烈属光荣纪念证
周继奋校友的父亲周奋是革命烈士。周奋是上海光华大学学生,很早就从事地下党的青年学生运动,曾任中共江南区路南特委淀山湖工委委员。后由上海地下党组织转移来到新四军苏中三分区任如西县民运工作队队长,如西县芦港区农抗会会长、区委委员,马塘区区长,蒲西区区长兼区委书记。一九四五年初由华中二地委调往苏北地区工作,抗战胜利后又调任苏中解放区第一座城市——沙沟市任市长兼市委书记、高邮县副县长等职;一九四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在视察工作途中被国民党部队包围,不幸被捕残遭杀害,牺牲时年仅三十岁。解放以后,周奋同志被捕和战斗过的仲寨乡被命名为“周奋乡”,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六日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光荣纪念证,以永志烈士的英名。
1968年周继奋从一附中光荣入伍
作为烈士的后人,周继奋校友一直以父辈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他1968年从我校入伍,在部队里经受了严格锻炼,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离开部队后,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拼搏,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高级技术人才。他说:“父亲给我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及家人一生,‘继奋’这个名字将永远温暖、鞭策和激励着我,继承父志,奋斗不止。”
周继奋(左二)由沙沟镇党委书记房兴杰(左三)陪同瞻仰父亲就义处
周继奋向父亲表达深切的思念
周继奋(右)代表全家为纪念馆捐款捐物
沙沟是周奋烈士的英勇就义地,周奋生前曾在这里战斗过。今年是烈士牺牲七十周年。清明节前夕,周继奋和家人前去祭扫时,得知当地准备把原沙沟市政府旧址改建成纪念馆,打造一个红色旅游景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闻此讯全家非常高兴,他们商议决定为纪念馆捐款,再捐赠两本《上海革命功臣故事》(内有周继奋撰写记录父亲革命事迹的文章)以及母亲生前用过的一副眼镜。他说:“钱虽然不多,却是我们家人的一片心意;母亲的眼镜留在当地,可以永远关注父亲献身地的发展,这是她的遗愿。父亲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那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我也希望这种精神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不断鼓舞新时期的年轻一代为实现中国梦继续奋斗。”
(左起)周继奋校友和老劳模杨怀远出席“百老德育讲师团”活动
为了年轻一代能够将这种精神继承和发扬,为实现中国梦继续奋斗,周继奋校友还被聘为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的一员。和百位老将军、老干部、老劳模、老知青等代表一起为全市干部群众尤其为360多万青少年作了5000多场德育讲座、德育展览和德育演出。他们“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的可贵胸怀,“献了青春献白发,为了江山为子孙”的崇高情操,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被人们赞誉为:“老有所为的典型代表,当之无愧的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员,最具威望的社会风尚的监督员,最可亲近的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从成立之日就得到党中央和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办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十大党的理论基层宣讲先进单位”,被中央精神文明委命名为“全国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在这个群体的各次活动中,周继奋校友如鱼得水,工作得游刃有余,“八一”前夕为部队的“兵娃娃”们宣讲革命传统故事就是其中的一次。
周继奋(后排左五)和老师同学同庆毕业30周年(1996年)
人民军队即将迎来九十周岁生日,周继奋校友为自己的父辈而自豪,为自己也曾是人民军队的一员而骄傲,更为 “兵娃娃”们的健康成长而高兴。他说,革命先辈的遗志需要我们后人去继承,革命先辈的遗愿需要我们后人去奋斗,中国革命的薪火就是这样跨越时空传承下去的。他愿为此而继续奋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