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的初心 诗一般的年华——65届中五乙班师生聚会侧记
2017/10/25
质朴的初心 诗一般的年华
——65届中五乙班师生聚会侧记
校友们在虹关路新校区的合影
在老校长廖世承先生的铜像前留影
2017年10月17日,晚秋时节,师大一附中65届中五乙班的校友们来到虹关路新校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校史展示厅。琳琅满目的展品深深地吸引了这些已经离校50年的昔日附中学子。当然,众人的目光更多的是集中在数学教研组、昔日的班主任夏益辉老师和同班的方之熙校友、英特尔公司亚太区总裁的照片与题图介绍上来了。
夏老师(右一)看到大家异常兴奋
参观毕,大家来到餐厅聚餐,共庆七十寿辰。班主任夏益辉老师和师母一同前来为同学们祝贺。夏老师即兴致辞,他说:昔日“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人生七十“多来西”,五彩缤纷在后头。当年大家读书时都是少男少女,如今已经两鬓染霜。看到大家的成长,我感到十分欣慰。我也要活到老学到老。他自豪地说,在世界上,基础教育搞得最好的是中国,而中国最好的基础教育在上海,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英国还专门进口了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的“每日一题”。他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要妄自菲薄。
虞丹南校友代表大家发言。她首先对史庭宁、杨惠六、吴士兴、徐四珍、陈祖忻等为组织这次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并提议共同举杯,共庆生日,祝贺大家家庭幸福美满。
远在万里之遥的美国的校友张万里和周志超虽未能赴会,但都分别赠诗以示祝贺。校友任京男声情并茂地代为朗诵张万里的《少年游》——沪宁十月桂香浓(翌日,校友们一起结伴赴南京旅游),古稀喜相逢,虹关路上,夫子庙畔,往事觅无踪。艰辛历尽韶华改,皓首旧学同。莫论东西,任由南北,茶酒醉千盅。她还朗诵了周志超的《清平乐》——人生漫漫,同窗情难断,沧桑人悟感,更知浦江清长。当年倩女俊男,而今两鬓染霜,霜映红叶夕阳,小路哨声回荡。任京男的朗诵和二位海外赤子的诗词博得了满堂彩。
远在日本的杨玉芬校友也在微信中遥祝大家同庆生日,圆满快乐。
席间,郑培君赋长诗一首:黄浦江畔学子吟,七十古稀共庆生。鬓发微霜仍悬河,皓齿童颜忆青梅。同窗五载梦依旧,分道策马五十年……同学各逐鸿鹄志,碌碌营营成大器。远离大业道不惑,忽闻同寅重聚首。仰天一语惊四座,击掌贻笑达八面……共度八秩望期颐,同学情谊万万春。
丘双安校友的献词中也有这样的佳句:“昔日笑同窗,何时忽成白发。白发,白发,满满珍贵旧话。”
席间,校友们聊得更多的是在附中打下的扎实基础和老师无私的谆谆教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袭晕染着记忆和情感的月色,它显现出青春的瑰丽、中年的沧桑和老年的班驳。大家坚定地认为,在人的奋斗和成长中最珍贵的财富是写在行动中的自信,是刻进灵魂的信念,而这一切又源于一个人心中始终有梦,始终保持有理想的情怀。任何年代,没有理想情怀的青春肯定是乏味的、枯竭的、失败的,只有理想的情怀,才能把人的整个意志、灵魂引领至极高的境界,才有明天与未来。
金铭(右)向师母赠送自己的作品
校友金铭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她20年前伤了腰,可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开始学习绘画。如今,她的山水画与花鸟画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与境界。她当场向大家展示了自己临摹张大千的《春山访友图》和一幅精致的《红叶秋深》图,寓意深刻。她还不忘向恩师夏益辉赠送一幅题为“美意延年”的花卉图。对她的不懈努力,人们十分感慨,所谓成熟的喜悦人生,属于那种可以把任何一种日子都能过得情趣横生,滋滋润润的人,而有些完美恰恰是从缺失开始的。
从事中国画艺术事业数十年的陈庆也展示了《蟠桃献寿》图
校友虞丹南之夫陈庆已经从事中国画艺术事业数十年,他也向大家展示了一幅《蟠桃献寿》图以助兴。校友赵天慧是一位乐队指挥,他此时起立指挥大家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最后他引领大家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仿佛大家又重新回到附中的斑斓岁月里。
担任乐队指挥的赵天慧起立指挥大家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
当欢聚成为记忆时,太阳将重新升起,珍惜同窗的友谊和相间的情怀,对众人而言,在时代的洗礼之下,都是一份别样的感动和一颗质朴的初心。
(撰稿 宓正明)
次日,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结伴赴南京旅游,又拍摄了如下的照片:
南京眼步行桥
群靓女丰姿不减当年
众俊男风采依旧奕奕
西津渡纪念石旁
古稀之年登高胜似闲庭信步
(陈祖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