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我一生的追求(一附中校友会名誉会长 、57届高三戊班 陈步君)
2017/12/20
(本站讯) 在12月15日下午举行的《陈步君老师教育工作与德育实践六十年》座谈会上,上海市教育局原副局长、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华师大一附中校友会名誉会长、57届高三戊班校友陈步君作了题为《立德树人是我一生的追求》的主旨报告。现本站将现场录像视频及报告全文转载如下:
立德树人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附中 23 年教育工作的体会
一附中校友会名誉会长 、57届高三戊班 陈步君
1954 年 9 月,我进入华东师大附中读高中,1957 年 6 月毕业留校,先后担任团委书记、政教主任、副校长等职,1980 年 2 月调离附中,在虹口区、上海市担任共青团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工作。退休后,还主持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十余年,至今还从事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一生的追求。我一辈子从事青少年教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生德育工作。
当年的学生证和毕业证书
附中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人生起步的地方,我深深地爱着附中。感谢母校的辛勤培育,感谢党组织谆谆教导,感谢老师、同学们的热忱帮助。
今天校友会举办我“教育工作和德育实践 60 年座谈会”,这么多老同事、老同学,一附中领导和老师,市教育关工委、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和区教育局领导前来参加,令我非常感动和不安,给大家添了麻烦。
下面我简要汇报在附中从事 23 年德育工作的体会,敬请大家批评指教。
一、热爱教育事业,真诚关爱学生。开始留校,是组织服从,被动从教。后来认识到我的工作是培养人的事业,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工作,感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逐步热爱,自觉从教。
我制定了“三年熟悉,七年内行,十年专家”的规划。现在看来,十年成专家有点幼稚,但有了目标,有了方向,便凭添了动力。我十二年住校,十年不恋,全身心投入学校工作。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胜似自己的兄弟姐妹。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给学生温暖和爱。
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给学生温暖和爱。
二、用火一般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理想之火。我真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无比崇敬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我像一团火,满腔热情地宣传革命理论和英雄人物。用我的热情、激情,感染激励学生,点燃他们的理想之火。使他们真心地践行革命道理,自觉地向英雄人物学习,像英雄那样学习、工作、生活、战斗!
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和学生一起参加公益劳动
三、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用自已的行动证明教育的真理性。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带头做到;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校园里,我看到地上有纸屑垃圾,就主动揀起来;叫学生不抽烟,我几十年从未吸过一口烟;教育学生助人为乐,我带头做好事;叫学生认真做广播操,我每次做得有力,有时我甚至站到学生前面做示范,等等。以身作则,是无声的命令,最有说服力的教育。
四、和学生打成一片,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我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我没有教师的架子,深入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一起吃饭,一起跑步打球,一起唱歌跳舞,一起学军学农,参加各种劳动,坦诚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还有意识地交几个不同类型同学做知心朋友。这样,我的工作有了亲和力,也比较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学生有苦闷也愿意向我倾吐。1980 年 1、2 月由《解放日报》、《文汇报》发起的“一个中学生的苦闷”全国性大讨论,就是我兼任班主任的一个学生向我倾吐的思想苦闷。
五、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不断充实提高自已。我学历低,功底浅,但始终有一股强烈的学习渴望。读书看报已成为我生活的必需,成了我的生活方式。我订了学习计划,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即使外出乘车,也抓紧学一点。我学时事政治、历史哲学、科学常识、教育教学、青少年工作等。每天早新闻必听,晚新闻必看,及时了解天下大事,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政治性。由于我重视学习,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使教育活动既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又能针对学生的热点问题,往往能取得校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我始终虚怀若谷,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向工作的对象—学生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已的认识和经验。
对学生思想情况的分析得到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重视
六、针对学生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育工作只有提高针对性,符合规律性,才能增强实效性。开始,我奉命搞调研,写总结,苦不堪言。后来在调研总结中逐步尝到了甜头,自觉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反思,对不同时期的学生特点,教育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1965 年、1978 年我还二次主动要求兼任班主任,从一个班级的教育实践中深入了解学生,探索教育规律,取得指导面上工作的发言权。这二个班级德智体美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分别评为市、区先进班团支部。79 年我写了“当前中学生思想倾向及形成因素剖析”,在市、区多个会议上作交流,《解放日报》、《光明日报》内参刊登。我写的“理科班更要加强思想教育”、“只有加强思想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分别在全市重点中学校长会和全市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上介绍。80 年我总结 79 届高二 4 班实践,写了“帮助学生解答思想上的 x”,在中央团校介绍,《中国青年报》等书刊上登载。后来,我回顾总结了在附中改革开放初期学生工作的实践,在《中学教育》杂志发表了“按着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工作”,提出了七个规律性的认识:
1、学生重感情,要求信任和理解。思想教育就要遵循关心原则,从建立感情入手,给学生温暖和爱。
2、学生尊重事实,反对空谈。思想教育就要遵循求实原则,多用教师和党团员的模范行动和客观事实说话。
3、学生要求上进,崇敬英雄。思想教育就要多采用榜样激励的方法,不断开展学英雄活动,发扬先进典型。
4、学生渴求知识,立志成才。思想教育就要遵循服务原则,克服“两张皮”的状况,将思想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和各个学习环节中去。
5、学生自我意识强,喜欢独立思考。思想教育要遵循民主原则,多组织讨论、辩论、演讲等自我教育活动。
6、学生好动好奇,爱美求乐。思想教育就要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
7、学生渴望了解社会,了解外部世界。思想教育就要遵循社会化原则,开放式、多通道、立体式地进行。
七、思想工作要深入学习领域,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好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学生切身利益。德育工作一定要深入学习领域,深入到每门学科,每个学习环节中去,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每门学科的作用,提高学习自觉性;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意志毅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八、全面关心学生体育、娱乐、科技等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附中有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传统,曾提出“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教育理念。我积极配合体育教研组,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为祖国健康工作 50 年”而自觉锻炼。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最喜欢文化娱乐活动。我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读书、影评、大唱革命歌曲、文艺社团和文艺会演,丰富课余生活,振奋精神,陶冶情躁。 附中非常重视课外科技活动,在上世纪 50 年末 60 年代初,掀起了大搞科技活动的热潮。学生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涌现出上百件小发明、小创造和一大批
科技活动积极分子。这对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大有卑益。为此,我负责举办了学生科技作品展览会,吸引全校师生观看。
九、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重视生活实践和学习实践,在实践中育人。实践高于理论。社会实践最能教育人,锻炼人,给人予深刻印象。我总是带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学工、学农、学军,到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校,接触工人、农民、战士和科研人员,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工农感情,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自觉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某种意义上,学习本身也是一种锤炼责任、专注、意志、毅力等心理品质的实践
活动。
十、着力抓好团的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桥梁纽带作用。人群总是由先进、中间、后进三部分组成。我们的任务是把先进青年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用进步的思想武装他们,通过他们团结带领广大中间和后进的青年。因此,我建立了一系列团干部选拔培养制度,团员发展、教育、管理制度和密切联系同学制度等,使团组织真正成为团结教育广大青年的核心力量,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今天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生德育工作一定会有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发展。但过去德育工作中一些带规律性的认识、经验和做法,仍会对今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感谢大家聆听,敬请各位指教!
2017 年 12 月 15 日
《立德树人是我一生的追求》主旨报告的现场录像(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