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情结把我们聚到了一起——一附中六十年代体操队举行2018年新春聚会
2018/1/12
体操情结把我们聚到了一起
——一附中六十年代体操队举行2018年新春聚会
铜管乐《运动员进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
(本站讯)2018年1月7日,新春伊始,附中校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一附中六十年代体操队的22名男女队员相约来到国权路579号复旦老年大学举行新春聚会,同忆半个多世纪前难忘的体操队活动岁月。尽管天气阴冷,还不时飘着雨点,依然无法阻挡这批已经或即将跨入古稀之年的队友对这次活动的热切期盼。
2011年男子体操队在附中新校区聚会
附中男子体操队在几年里已经举行过两次队员联谊活动,这次新春聚会仍旧由男子体操队的两任队长、64届高三甲班沈文龙和66届高三乙班王礼民策划筹备,而作为复旦老年大学校长的沈文龙则是本次活动的东道主。
东道主、复旦老年大学校长沈文龙(右一)致欢迎辞
活动策划人、老队长王礼民(左三)倾听大家发言
在活动筹备期间,队员们相互联系,又找到了好几位一直未曾谋面的队友,联络扩展到的女子体操队员也积极前来参加,所以这次活动的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参加这次聚会中最年长的队员非62届中五己班田子舫和中五乙班王平两位老大姐莫属,而最年轻的队员则是已有两个孙辈的67届中三年级的陈世平“小弟弟”了。当年学校少体校田径队队员、67届中三丁班戚瑞珍校友闻此讯也兴致勃勃地赶来和大家相聚。这次运动队员校友的聚会活动还特别邀请了母校现任体育艺术教研组组长陆韵婷老师前来参加。
聚会活动的签到表上记载着大家的随笔感言
分别了半个多世纪,大家一时难以相认,但队友们一谈到当年的体操生涯,个个话语滔滔不绝。
附中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十分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里建有体操队、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游泳队和射击队等多个运动队。六十年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附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同学们不仅课堂学习生动活泼,课余还有时间参加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和各个体育项目的运动队锻炼。在那个时期体操队也是最兴旺的。大家回顾起当年在体操队训练情景和代表附中参加比赛争夺冠军的心情,依旧兴奋万分。
(左起)田子舫、王平俩堪称体操队的“大姐大”
(左起)“小弟弟”陈世平和老大姐田子舫的合影
62届中五年级的王平、田子舫队友回忆说,开始学校还没有体操教练,她们在王季淮老师的关心下刻苦自学,在上海市中学生女子体操比赛中获得了冠军。自此附中对体操项目更重视了,配置了齐全的体操器械,从少体校调来了体操教练郑乃荣老师,掀开了附中体操队发展历史的新一页。
64届高三甲班的沈文龙、66届高三乙班的王礼民和朱涵璋、66届中五乙班的夏申重等共同回忆,当时附中体育项目的重点是田径和篮球,这些队员有少体校编制补贴,生活上享有着“营养餐”(每天午餐比别的同学再多一份荤菜,这项待遇在那个年代是很吸引人们眼球的)、“大翻领”(另外配发运动服)等很好的条件,体操并不是重点。那时虹口中学则是上海市的体操“大户”,但我们就是憋着一口气,以虹口中学为目标,拼命赶超。在1964年5月的虹口区中学生体操比赛中终于击败了虹口中学夺得了团体冠军。高三年级的沈文龙面对7月份的高考仍坚持参加训练和比赛,为取得冠军立下汗马功劳,以后也顺利地考入清华大学。67届中五丁班林国定还在珍藏的日记中找到了这次比赛中每个队员的单项成绩和附中的总成绩的记录,作为历史的见证供大家分享。我校先后有李维康、俞德美、王礼民等取得过区冠军、夏申重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2011年聚会时夏申重展示取得第二名的奖状
体操队的生涯,深深地镌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当年的健身房对于体操队员而言,不仅铸就了健美的身体,更磨练了意志,锻炼了品质,让大家学会了今后怎么面对困难,笑对人生。
队友们回忆道,六十年代初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我们一进体操房就生龙活虎、刻苦训练。每个单项都精益求精。每天早晨,我们都会来到体操房,边拉伸韧带做准备活动边读外语,学习训炼两不误。队员们的双手都曾磨出过密密的老茧血泡,腰、肩、腿都曾经过无数次的弯、压、踢,臂膊腰腿都曾酸痛得抬不起来。但是大家都坚持下来了。没有这些,队员们怎会身轻如燕灵巧柔软? 没有这些,队员们怎会变得肌肉饱满结实强壮?
郑乃荣教练临别时赠给林国定的签名照片
林国定队友回忆说,自己小学阶段参加过业余少体校训练,进入附中后郑乃荣老师就主动吸收我到体操队的。王坚、朱卫等不少同学都有因喜爱在体操房玩耍而被老师看中加入体操队的故事。
王礼民队友回忆,当我们夺冠归来后,徐正贞校长专门找他谈话,称赞他为校争了光,鼓励同学们要继续努力。
周教练(左二)和部分男子体操队员在老校实验大楼的外楼梯上合影
在附中体操房里,队员们曾经挥洒过汗水,也曾流下过泪花。因为尽力拼搏过,也曾给母校带来了荣誉。大家始终以此而自豪。
队员们至今仍然缅怀已故周佐溪教练
当年体操队郑乃荣、周佐溪和韦和璧教练对大家给予了悉心指导和太多关怀。66届中五甲班陈蕾队友说,训练中教练和队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得知郑乃荣老师要调离附中,她和女队的许多同学到火车站流着泪为郑老师送行、依依惜别,感人场景至今清晰记得。而今周教练已故世,郑教练则远调他乡失去联系,就连当年的队员也有英年早逝的,谈及这些情况,令大家唏嘘不已。
当年郑乃荣教练(右一)和女子体操队员在老校游泳池边合影
因为体操队员在附中学习期间,有参加体操训练的经历,所以当大家走入社会,也都经受住艰难环境的磨练,并在各自的工作中取得不错的业绩。今天,体操队员的大部分都已经退出工作岗位,开始颐养天年。但是,只要回忆起当年体操队训练情景和参加比赛的激烈场合,心情依旧兴奋万分。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展示才艺的节目表演。
朱涵璋(左)和陈蕾是活动主持人
朱涵璋(中)以一首“感言”的朗诵拉开了序幕
女队员们个个不减当年风韵
(后排左一、二分别是赴会嘉宾戚瑞珍和陆韵婷)
男队员则每人都显绅士风度
(左起)章慧琴和田子舫翩翩起舞
(左起)邱叙伦的小提琴独奏和戚瑞珍的模仿秀各有特色
主持人朱涵璋以一首“感言”的朗诵拉开了序幕,紧扣体操的主题,充满情感的语调,让大家沉浸在对往昔美好的回忆中;至今还在担任复旦老年大学舞蹈老师的陈蕾,先后以“茉莉花”、“好日子”的独舞献给大家,曼妙的身段、优美的舞姿迎来阵阵掌声;75岁高龄的田子肪表演舞蹈“梁祝”不仅动作柔美轻盈,还做出了大跳步等高难度动作,令人惊叹;章慧琴、戚瑞珍的舞蹈,王礼民与田子舫的走台步都反映出曾有过体操训练的优势;邱叙伦的小号、小提琴演奏,潘承农、夏申重的小提琴与钢琴合奏,陆鸣珂的独唱,胡冠珍的钢琴独奏无不展示出我们同学多才多艺的特质。沈文龙、夏申重、邱叙伦、王坚的俯卧撑友谊赛把场上的情绪推向高潮;唐家乐的口琴独奏“运动员进行曲”响起,更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走上台去踏着运动员特有的正步随曲行进。
留下欢乐的瞬间
左起:(前排)陆韵婷、戚瑞珍、王平、田子舫、郑静雅、毛燕夏、
陆鸣珂、陈蕾、冯剑如、胡冠珍、李林芳、章慧琴、袁洁如;
(后排)唐家乐、王礼民、王坚、陈世平、朱卫、朱涵璋、
夏申重、潘承农、林国定、邱叙伦、沈文龙
聚会在欢乐的笑声中落下帷幕,队友们依依不舍地互道珍重,相约以后再次相会。更期待着附中体操队的精神能在今后我们生活的道路上发扬光大!
女队员陈蕾的《茉莉花》独舞(视频)
(67届中五丁班 林国定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