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0岁“塔莎”奶奶的那些花样年华--——记57届高三乙班校友许恩珠

2018/1/18

(本站讯)今天本站转发由57届高三乙班祝宜校友提供的上海市园林局公众微信号“园林哥·绿色伙伴服务号”对我校57届高三乙班校友许恩珠的采访报道。许恩珠老师年近八十,一生投入城市的园林事业,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出了不菲的贡献,为我们附中添加色彩,为我们校友做出榜样。

在此,我们向关注本站而提供素材的热心校友祝宜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上海80岁“塔莎”奶奶的那些花样年华

——记57届高三乙班校友许恩珠

60周年.jpg

许恩珠(前排右三)参加毕业60周年活动时和班级同学合影

或许,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都有一所秘密的花园,

香草果实,美满丰盛。

或许,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都一直有这样的一位塔莎老奶奶。

养花 种草

还爱抚着一只软绵绵的小花猫

许恩珠接受采访的视频剪辑

阳光明媚的午后,在上海世博三林城管署“园冶文创”特别“赞助”、精心布置的“访谈室”里,我们见到了一位“塔莎”奶奶——和蔼可亲的许恩珠老师:她和“塔莎”奶奶一样爱园艺、爱绿色、爱插花、爱生活。同时,虽然她年近8旬,但她举手投足间散发出来的上海女性特有的优雅和柔美真真切切地感染着她周围的每一个人。

特别是她精心选配的金黄色的围巾,既像蝴蝶花,也像花蝴蝶!

1.jpg

许恩珠,1938年生,上海人。

上海园林建设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生态园林和经济管理,曾获建设部二等奖和联合国“创新之星”奖。研究编制了《上海市立体绿化专项规划》,《园林绿化养护技术等级标准》,《上海市公园标准化体系》,参与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曾参与研究“上海新江湾城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于2009年9月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第6届风景园林奖2009年土地管理类主席奖”。

2014年秋获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

【园林情怀】

“追求绿色是我永远的信念。

我深切的体会到,

一个人的成长要有好的引导者作为榜样,

而完成各项任务必须要有团队的合作精神。

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2.jpg

在有限生命时间里,好好生活,

争取为绿化事业作一些微薄的贡献。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

起到一枚螺丝钉的作用。”

3.jpg

想知道优雅恬静的她年轻时第一次帮食堂师傅洗带鱼时的“尴尬”么?

4.jpg

许恩珠接受《绿色伙伴服务号》采访

【女“学霸”洗带鱼】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许老师出生在上海,独生子女。父母对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读书,其余的事都不用管。由此,许老师拥有了很多同龄人艳羡的简简单单而无忧无虑的童年。

从小学开始,用现在的话说,许老师就一100%学霸:成绩总在三名以内。中学时考上了光华附中(现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由于成绩良好,初中毕业免于考试,直升高中直至毕业!啧啧!

毕业前夕,一直很敬重医生的她本想报考医学院,但无奈,高度近视的她不得不弃医从林,也就是从那一瞬间开始,许老师和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7年,许老师考入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课上认真听教师讲课;课后,在校园内挖湖堆山种树;在校园外还拜花农为师,总结栽培经验,于是,毕业时,许老师以“百花齐放、催延花期”的课题为大学生涯画上漂亮句号。

5.jpg

1961年,许老师大学毕业,到上海园林管理处开始了工作生涯。

工作初期到西郊公园实习时,许老师被分配到了食堂。有一次帮师傅洗带鱼。她十分认真用板刷把带鱼一条条的洗得干干净净。可是,当交差时,师傅哈哈大笑说:“你这个大学生,看来是不会做家务的。带鱼要用剪子把它的肚肠拉出来洗干净。”为这事,她回家还怪妈妈,怎么家务事一件也没教她呢。

【从“数树”到上海市绿化现状图】

踏上工作岗位后,许老师和来自其他三位毕业生共四人,分成两小组,调查徐闵路行道树和虹口区、杨浦区的公园绿地。每天沿着徐闵路清点行道树数量,记忆中从来没有这么累过。于是,在家抱头大哭。母亲心疼地说,向领导反映,照顾一下吧!但是,许老师却又极力反对。第二天,照旧上班。

7.jpg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了九个月的艰苦调查。调查组绘制了上海市绿化现状图。由于扎根实践,这些材料深得当时园林局程绪珂处长的赞赏,也为她后来的相关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8.jpg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回到园林管理处。长风公园里时,师傅是当时的全国劳模秦承森。那时,公园里种植了大量的地被垂盆草。秦主任不分日夜废寝忘食地在田间除草。即使休息日不是他值班,也会回到公园看看。在他的影响下,许老师总会跟着他做相关一切工作。印象最深的是,每年11月他会在公园四处察看公园内树木长势,哪里要补树,哪里要淘汰,并要许老师在图纸上一一标明。也就是在这样的工作实践中,与公园的宣传美工共同绘制了长风公园54处树、花坛的树种种植位置图和统计了具体乔灌木的数量!

【展览“专业户”】

熟悉许老师的同行,对许老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上海各大公园风风火火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印象颇深,她也因此成为了大家眼里的“展览“专业户”。

9.jpg

从八十年代中国首届菊花品种展览开始,一发不可收,许老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水仙花展览、虹口公园内举办的“百花齐放”室内花展,人民公园举办迎春花展、插花展览,虹口公园举办全国盆景展览,人民公园举办的上海市绿化成果展览,中山公园的民族风情展览和全国瓷器展览等等,如许五色,丰富多彩!孟兆桢老师(现工程院院士)带着毛培林也曾专门来上海参观相关展览会。

10.jpg

除了和各类花花草草展览,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举办的灯盏,许老师也是记忆犹新。此次灯盏得到了时任园林局局长吴振千的大力支持。90天下来,效果十分好,参观者人山人海。据说,上海四川路商场的营业额也因此而递增了好几倍!

11.jpg

在许老师看来,花展不应只是让人们欣赏花形花色的美丽,还应融入文化、历史、艺术。2016年共青森林公园的菊展以“红楼梦”海棠诗词作为菊花展出的内涵,在花展上融合了中国民族的琴、棋、诗、画,加上昆曲京剧的演出,既增加了人文色彩,也是花与人的互动。

【用心管好公园】

1992年,由局党委发文组建了上海园林建设咨询服务公司,许老师也因此多了一个身份——上海园林建设咨询服务公司总经理。

上海园林建设咨询服务公司曾为上海野生动物园做选址比较、为世纪公园的建设进行前期调查。后来,为鲁迅公园的改造、共青森林公园的改造都做了调查和规划工作,也对辰山植物园六个专类园的设计、施工全过程咨询服务。

12.jpg

而事实上,在许老师任公园管理处处长期间,为了提升公园的园容和服务质量,许老师就曾组织举办了公园主任研修班。通过学习讨论,确定了每个公园的植物特色,如人民公园以海棠为主、静安公园以杜鹃为特色、古漪园以竹为特色等等。

13.jpg

此外,许老师还主持了上海市公园分类分级研究,公园标准化体系研究和两个公园标准化试点实践。编制了《园林绿化养护技术等级标准》、《环城绿带设计规范》、《环城绿带养护管理标准》等。与此同时,还主持组织过《贵阳市绿地系统规划》、《内蒙古呼和浩特森林公园规划》、《南京江心洲生态景观设计导则》等外省市相关项目及课题。

14.jpg

【“走在中国风景园林的延长线上”】

作为绿色工作者,爱花也是必然。许老师如是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许老师对插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曾代表上海赴南斯拉夫参加插花展览。

15.jpg

提起插花,许老师对潘沈涵取得2017年国际花艺大赛的第一名大为赞赏:“为国争光,为年轻一代的精彩点赞!”

关于插花,她说既要继承传统的中国文化艺术,又要探索创新的表现插花艺术。在蔡仲娟老师的指导下,许老师在青年爱好者中曾开展了“装饰插花”的课题研究。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野花野草、花果蔬菜和各种装饰用品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爱花、爱生活,让花充满生命也是我的信念”!】

16.jpg

采访最后,当被问及接下来有啥打算时,许老师微笑着向我们透露了她的新年计划——2018年,她将完成《徐汇区立体绿化实施规划》,组织参与《程绪珂传记》的资料搜集和出版,以及参与新江湾城生态养护的跟踪技术咨询等几件“大事”。

或许,对于2018年该做点什么、该怎么做,我们很多年轻人还没有头绪?而八十岁的许老师却已心中有数。

作为八旬高龄的老人,她本可以放下繁琐的工作、尽享含饴弄孙的幸福晚年。然而对于许老师来说,似乎退休以后又开始了新的工作历程。她不忘初心,耕耘依旧。正如她所赞同的那句话,她正和很多园林人一起“走在中国风景园林的延长线上”。

17.jpg

让我们一起祝福我们的这位“塔莎”奶奶新年快乐!健康美丽!

(原创 2018-01-15 园林哥 绿色伙伴服务号)

 


上一条 母校和校友会领导走访校友
下一条 一附中六十年代体操队2018年新春聚会(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