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老师还在——纪念敬爱的林仁保老师(66届中三甲班 瞿永德)
2019/9/10
编者按:在迎接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特向大家推荐66届中三甲班瞿永德校友撰写的抒情散文诗《假如老师还在》。
附中校友情深义重,步出校园无论多远,母校总是魂牵梦绕;离开恩师不管多久,哺育之情永记心间。
此文是瞿永德校友为缅怀林仁保老师而作,不正代表了全体附中校友对所有的老师的感恩之心吗?
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假如老师还在
——纪念敬爱的林仁保老师
66届中三甲班 瞿永德
配乐散文诗《假如老师还在》
(朗诵 66届中三乙班 刘文仪)
光阴似箭。一转眼,离开附中已经五十二年了。
逝去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永褪不去的思念。
虽然年过半百,虽然记性日衰,敬爱的林仁保老师的身影却一直在我的眼前。
最难忘,
我们与林老师的第一次见面。
那是初一刚开学的日子。
上课铃响,教室门口走进了一位娇小的年轻女教师,
匀称的身材,美丽清秀的面容。
一进教室就笑盈盈地说:“同学们好!”
她一边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一边说:
“我叫林仁保,以后就和大家在一起了……”
老师那银玲般的声音如此动听,一直传到我们的心田。
我顿时感到一股春风扑面而来。
林老师是华师大的高材生,一毕业就到附中,我们有幸成为她的学生。
因为年龄相差不大,老师和学生都有亲切感。
她关爱我们:是学生又是弟妹;
我们热爱老师:是先生又是大姐。
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
老师永远是一张笑脸,
永远有亲切的话语暖我们心田。
三年的附中生活何其宝贵,何其短暂。
其后的几十年师生们都忙于工作,忙于家庭。
后来林老师又去了北京工作,
但老师始终惦念着她的学生。
2O03年,林老师特地给胡冠珍同学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看了同学们寄去的照片,她已经难以辩认,但我们少小时的模样她还清楚地记得:
谁个活泼、谁个内向;那位沉静、那位淘气……
老师说还很想回上海看看我们这些“白发”的孩子们……
可是谁知道天不假年,
三年前老师因病骤然离世……
我们可敬可亲的林老师走了,
走得那样匆忙,
我们还来不及相会!
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写起纪念老师的文字时,
卓上就放着老师的来信。
再一次看着老师娟秀的笔迹,读着感人的话语,
禁不住一阵心酸……
三年师生半世情,忆师清泪如泉涌!
虽然泪水迷糊了双眼,
但老师对我们的恩情却清楚地印在脑海里。
林仁保老师在辛勤地工作着
记得有一年的暑假,我看了一部苏联电影《带枪的人》,忽然兴致所起,写了一篇有感作文,屁颠屁颠地拿去给老师看。
想不到老师郑重其事地给作文做了点评,红笔圈圈点点批改了好多处。并且告诉我说这也可算是一种随笔,鼓励我以后可以多写写。
哇!
我生平第一次知道了“随笔”这个词。
老师的夸奖和鼓励给了我勇气和信心,并且由此喜欢上了写作。
之后又陆陆续续地写,陆陆续续地给老师看。
老师总是用心地批,认真地改。
润物细无声,老师用她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我这株幼苗。
不知不觉我这个愚生汲取了多少文学素养啊!
良师一指点顽石,一语开愚饨,
仁保老师是我求学路上第一个贵人!
啊,敬爱的老师,假如您还在,
朋友圈里能常见您的身影,
微信上能常读您的留言,
我还要写一篇篇作文,
请您修改!
仁保老师不仅注重我们的学业,
还关切我们的身心健康。
记得有一个星期天,
老师约我们几个同学到她家,
然后就带领我们到虹口公园去玩。
在公园里我们一边散步,
老师一边不停地给我们讲自然科学,讲人文知识,
恨不得把肚子里的知识全部都告诉我们。
时至今日我还清楚地记得老师那天问我:
你喜欢什么颜色?……
然后老师就分析着告诉我: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改变喜欢的颜色。
年青时一般喜欢绿色,
中年时会喜欢橙色,
而到了老年会喜欢上红色……
我是生平第一次听到关于颜色这么新鲜这么丰富的话题,
想想真是很有道理啊!
現在回想起来老师说的还有其它许多趣事趣话,
实际上也寓含着许多哲理。
老师寓教于乐,在开启我的心智。
只是我愚笨,未能深刻领会。
求知路上多迷惑,
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说到敬爱的林老师,
聂俊华同学更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那时候,
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俊华同学住宿读书。
林老师知道后对他格外关心。
常常去宿舍看他,问寒问暖,
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有的时候还在星期天带他去看电影。
当电影中有男女恋情的镜头时,林老师就会把他的头按下去,
怕年少的俊华不涉事,看了不好。
细微处见真情,林老师对学生的细致爱护可见一斑。
俊华同学还告诉我说,
他最喜欢看老师清彻明亮的眼睛,
镜架后面那深情的目光,
如母似姐,终生难忘。
天旱逢甘霖,
寂寞孤单的俊华同学生活中时时感受着林老师的温暖,
感受着老师无处不在的拥抱。
世上有朶美丽的花,那是师恩吐芳华。
每每说到当年老师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爱,
俊华同学总会话间几度哽咽。
老师不似父母胜似父母,是老师更是大姐,
滴水之恩永记心间。
仁保老师一生勤俭,
脚上总是双布鞋,衣服也总是那样朴素。
可她对同学们却是那样慷慨。
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一位女同学身体不舒服,
她立马就叫车把她送回家;
多年后俊华同学有一次帮老师搬家,
看到老师家里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一屋子都是书籍。
这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教书人。
老师毕生心血都用在读书和教书上,
真正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林老师是美丽的,
比美丽容貌更高贵的是她的师业,
精心教学倾心育人,
红烛高烧,分外妖娆……
如今,敬爱的仁保老师走了,
生前未能再见老师一面,生死两茫茫!
悲乎哉,不亦痛矣!
但是老师的音容笑貌一直不忘,
老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俊华同学常说,当年我没能力报答老师。
如今有能力了,老师却走了。
假如老师还在多好!
同学们常常聚会,也总要说起,
假如林老师現在还和我们在一起有多好!。
毕业多年后的师生再相聚
(左起:王玉珍、林老师、孙幼玲)
假如老师还在,
欢聚時我们一定要把老师请来;
假如老师还在,
旅行时我们一起结伴;
一样的河流,
一样的山脉,
有老师在,
爬山涉川的喜悦不一般。
假如老师还在,
有了喜讯我会向您报告,
有了悲哀我会向您倾诉;
困惑时我要找您咨询,
寂寞时我要找您聊天。
假如老师还在,
您就是我们中的一员,欢聚时您就在我们中间。
我们一起唱歌,一起畅谈,
一样的白发,一样的额纹。
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
老顽童一群,笑口常开。
假如老师还在,
我们就是您身边那一群群蝴蝶。
蝶恋花儿花恋蝶,
翩翩起舞永远在春天!
敬爱的老师,
别说您不在,
您就是我心中那一朵云彩,
对您的思念岁月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