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附中园(67届中五乙班 叶 骏)

2019/10/1

00.jpg

编者按:今天是我们的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校友会网站刊载了本届校友会副会长、67届中五乙班叶骏校友回忆在附中读书学习生活的纪实《群英荟萃附中园》。

非常巧合的是,叶骏校友有幸与共和国同年同月同日生,因此,今天也是他的70周岁生日。我们为共和国庆贺生日的同时,在这里也向叶骏校友以及在今天过生日的所有校友道一声——生日快乐!

 

群英荟萃附中园

67届中五乙班 

《歌唱祖国》(中国广播合唱团)

555.jpg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我在全市老干部迎国庆联欢会上受到祝贺

111.jpg

我写作的《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我有幸与共和国同年同月同日生。70年,同命运,共起伏,自然有许多值得记忆的亮点。其中,在附中读书学习的4年是回味无穷的4年,为我的人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jpg

我十六岁在附中的学习照

2.jpg

中四年级曾参与了“跳级”教改实验的四位同学

(左起:卢毅成、叶骏、冯才根、姜叙伦)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是1962年秋季进入附中读书的,当时的校长陆善涛是公认的好校长。他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实行因材施教,在附中的4年,我们有幸享受教改的成果,我也曾参与了“跳级”的教改实验。虽然最终受多种因素影响我未能“跳级”,但是那实验的一年间所养成的自学习惯与能力,却使我终身受益。以后我到市政府教卫办工作后曾有机会多次见到离休的陆校长,他对附中的发展、对附中干部教师的关心,处处显示一位老校长的情怀。更巧的是,我到上海水产大学(即现在的海洋大学)任职后又得知陆校长的侄子、退休的陆桂教授(比陆校长年长7、8岁)是淡水养殖方面的专家,我专程去他家看望,共叙与他小叔的友情。

3.jpg

当年附中的好校长陆善涛(左)与徐正贞使我们有幸享受教改的成果

继任的徐正贞校长接触不多,只知道他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教改,也取得很大成绩。“文革”以后,他复出再任校长,在我人生命运抉择之时,他的话语与举措坚定了我的方向与进步。那是邓小平同志决定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还在农场务农,附中邀请我去给毕业生谈谈人生与理想。离校之际我遇见徐校长,他问我是否去报名参加高考。我当时还在犹豫。他告诉我一个消息,上海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重点中学的校长推荐一批“老三届”中的优秀学生,母校已经把我的名字报上去了。我听了非常激动,马上对徐校长说,等正式决定以后立即报告。回到农场我就向党委提出了申请并顺利通过了农场自行组织的初试。我马上将这一情况写信报告了徐校长。没几天,我就收到了挂号信,他把附中编印的高考复习精选资料及练习题寄了给我。我就凭着这些材料,一边抓“秋收秋种”,一边反复看资料做习题,顺利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正是有这些好校长的不懈工作,不光把学校办成了特色名校,也让我们这些学子沾光得益。

有了好的校长,就能带出好的教师队伍。我们读书的那几年,附中真的是名师聚集、新人辈出。就拿我们身边的几位来说吧。

4.jpg

班主任陆继椿对语文教学的钻研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我在附中前3年的班主任陆继椿,当时还是小字辈,但是他对语文教学的钻研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事隔50多年,我还清楚地记得他讲解杨朔散文时的神采。《茶花赋》第一句,“一脚踏进昆明,我的心都醉了”。围绕一个“醉”字,他可以讲解10分钟,谈作者用辞之精彩,高潮处,我们和陆老师都一起“醉”了。还有讲解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为什么不用“推”,“敲”的妙处何在,他边说边比划,把贾岛骑在驴上的神态都表演出来了,直到今天回想起来还栩栩如生;讲到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细说这个“绿”字的神来之笔,都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给我们以后的遣词造句带来了很大的帮助。陆老师后来评上了语文特级教师,还担任过市教育工会的兼职副主席,在我筹划的庆祝第十届教师节的晚会上陆老师还代表校长们上台讲了话呢。

5.jpg

数学老师王剑青的讲课能给我们极大的启迪

教我们数学的老师是王剑青,他上课时在黑板上随手一画就是一个360度的圆,令我们肃然起敬;后来知道他曾参加过抗美援朝,还出版过小说《侦察兵》,更令人肃然起敬。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把平面几何讲得深入浅出、生动精细,给我们极大的启迪,大大增强了我们这班小年轻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毕业以后,与王老师虽然联系不多,但他仍然非常热爱并关心我班的同学。他离休以后,还就我班一位同学的工作安排问题多次与我电话联系,爱生之心真是溢于言表。

6.jpg

大队辅导员林树清设计的少先队活动充满智慧与活力

7.jpg

团委书记陈步君80多岁了还在做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

不光是上过课的老师,没上过课的优秀老师也是不胜枚举。即使是做学生工作的,也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大队辅导员林树清,从入校的夏令营开始,他设计的一个个少先队活动充满智慧与活力。1981年夏天,他已到大学任教。我参加市三好学生夏令营与他在一个连队。他设计我参与的一个小戏法令诸多营员赞叹不已,至今回味无穷。当时的团委书记陈步君,倡导“练好身体、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我们那时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成年后奋力执着地为国效力;他本人更是身体力行,70多岁了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80多岁了还在做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超额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8.jpg

我在大学读书时参加大学生学术交流

其他值得回忆的当时在附中教育管理一线工作的老师非常多,这是当时国立民欢、教育兴盛的映像之一。

9.jpg

我在澳洲塔斯玛尼亚大学获颁荣誉法学博士

现在我们的母校、华东师大一附中正在掀起新一波的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教育实践与改革的高潮。作为校友,目睹这些新的气象、在庆祝新中国建立70周年的时候,倍感欣慰。忆当年,群英荟萃附中园;看今天,万紫千红正绚烂。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衷心希望亲爱的母校再创辉煌!

 

10.jpg


上一条 校友理事会举行五届十一次工作会议  第六届校友代表大会召开在即
下一条 校友诗画迎国庆(59届高三乙班 陆继椿、66届中三丁班 王坚、66届中三戊班 宓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