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届高三年级毕业六十周年专题报道】毕业六十载   浓浓同窗情--59届高三年级在老校区隆重纪念毕业六十周年

2019/10/27

【59届高三年级毕业六十周年专题报道】

毕业六十载   浓浓同窗情

59届高三年级在老校区隆重纪念毕业六十周年

《同一首歌》(演唱  毛阿敏)

(本站讯)2019年10月12日,秋高气爽,气候宜人。

九时许,59届高中毕业的校友们,陆陆续续来到中州路老校区。这天虽然是周六,正碰上国庆调课。校友们为了不影响师生们正常的教学,大家都沿着桂花飘香的东校园围墙边,直接上楼进入309大会议室。

21.jpg

纪念活动的会场设在中州路老校区的309会议室

会议室里,洋溢着一片浓浓的同窗情。重逢的惊喜,关切的问候,开心的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屏幕上放映着2012年首次全年级聚会的帧帧照片,不断勾起大家美好的回忆……

image001.jpg

筹备组成员方正宣布大会

十点钟,筹备组成员方正宣布大会开始。他说,这次聚会,是由四个班的志愿者组成的筹备组,从去年就开始筹备的。筹备组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得到了广大校友的积极响应。有的从外地,更有的从国外,兴冲冲赶回上海,唯恐错失这次难得的盛会!高中毕业一个甲子了,又刚好庆祝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家能回母校欢聚,感恩母校向母校汇报,给80岁的校友祝寿,共同祝愿祖国祖国繁荣昌盛。这是多么高兴的事啊!

image002.jpg

校友会项志良会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校友会项志良会长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代表校友会理事会对筹备组为这次聚会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祝我们这次聚会圆满成功!他还向校友们介绍校友会的三大职能:一是为我们广大校友服务。校友们要进行活动、聚会,需要学校安排场地和其他事情,都可以找校友会帮助。今年就有49届、59届、79届、89届、99届校友组织了整十年的聚会活动。二是通过《校友通讯》、《华光报》、校友会网站向校友们通报学校近况,并为校友提供交流平台;三是组织校友参与母校的教育活动。例如邀请校友为在校学生开讲座,开学第一天上第一课。讲讲当年在母校的学习生活,讲讲毕业以后的奋斗历程和人生感悟。有的校友还在经济上人力上支持母校。校友会这个桥梁,把广大校友与学校紧密地联系起来。最后祝各位校友身体健康,家庭幸福!高高兴兴地把这个好日子过好!

接下来校友们自由发言。尽管事先打了招呼,要发言者控制好时间,每位最多不要超过8分钟。可是,60年说来话长,除了第一位有稿发言之外,其他几位一开口就控制不住了。

image003.jpg

甲班周晓光为自己曾经在中国铁路建设付出的努力而倍感自豪!

甲班周晓光首先发言,他介绍了自己在铁路建设中的工作经历,对比当年工程条件的艰苦和山区百姓生活的贫困,特别感慨今天我们祖国在铁路工程建设上取得的可喜成就,为自己曾经为之付出过的努力而倍感自豪!当他说到当年山区孩子的艰苦贫穷和年轻的考察队员献出生命时,有的同学听得热泪盈眶,唏嘘不已。

image005.jpg

丙班杭洽时特地从国外赶回西安,又从西安赶来参加聚会

丙班杭洽时特地从国外赶回西安,又从西安赶来参加聚会。他介绍了中国在军事科研上的重大突破,列举共和国70周年阅兵中展出的新式武器装备,还只是重大突破中的一小部分。他说,我们每个人都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我们要保重身体,亲眼目睹祖国今后十年二十年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要保重身体,亲眼目睹祖国今后十年二十年取得更大的成就。他还说,再过十年我们八九十岁了,我们要树立一个目标,再来母校欢聚!大家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看得远些,想得开些,乐观豁达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这番话给大家鼓了劲,赢得了全场一阵热烈的掌声。

image006.jpg

乙班张圣坤长期在交大工作,他祝愿大家健康长寿。享受美好生活

从国外赶回上海的乙班张圣坤说,首先要感谢母校老师的培养,同学的帮助,对已经去世的老师表示深深的怀念!想想象自己的成长,小学是不知不觉;中学是后知后觉,全靠老师教导,慢慢有点自觉;到大学是半知半觉;工作以后开始有所觉悟了。希望今后自己能有点先知先觉。第二,我在交大工作了整整55年,交大决定了我的专业方向(造船)。交大现在排名很靠前,全国第三第四。第三,孔子说“三十而立……”没提到八十,而我们都已经八十左右了,可以说“顺其自然”,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夕阳无限好,只要你珍惜自己,珍惜每一天。国外已在提倡慢生活,祝愿大家健康长寿。游轮特别适合老年人,希望大家都来享受这美好的体验。

image007.jpg

丁班殷匠荣获国家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丁班殷匠最近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他说,附中的环境铸造了我的体格和精神,我得以从厂办半工半读大专出发获清华博士学位,在顺境和逆境中成长为跨行业跨学科跨国界的工程师和学者,持续原创和奉献六十年。

我们校友每个人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与附中的特点:老师尽心尽责,水平相当高;学生基础扎实,又能不拘一格分不开。我走了一条从实际现象中学习,研究和解决难题中积累有效知识,又形成有效成果的另类成长之路。被评为上海市劳模,正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津贴。我在车间生产劳作时逐步掌握了断裂力学知识,用以发现科学规律和解决了许多难题,其中包括挽救107架战斗机。在新世纪进而应用环境断裂力学设计了R5级超强链,是国家科技进步项目特等奖的核心技术。



image008.jpg

从厦门特地飞到上海参加聚会的甲班林济国感谢附中的培养和教育

从厦门特地赶来参加聚会的甲班林济国说,首先感谢筹备小组,为我们聚会创造了平台和机会,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动力从厦门飞到上海参加聚会;其次,感谢华师大附中对我们的培养,尤其是许多老师对我们一生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大学的教育是专业教育,那么华师大附中对我们更多的是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为国家做出贡献;最后,祝各位老同学身体健康,有机会再到中州路102号聚会!

image009.jpg

丁班徐瑞俊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参加过国家的多次核试验

丁班徐瑞俊说,附中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我们掌握了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为大学的学习打下基础。毕业后我进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取得优秀成绩,多次获得院五好学员称号。1964年正当马兰核试验基地,热火朝天准备我国第一次核爆炸(塔爆)试验期间,我从哈军工毕业了,被分配到馬兰基地国防科委21所工作,主要从事核爆炸冲击波理论的研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投入到准备次年的首次空投核试验中。我运用在哈军工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快提交了空中核爆炸地面冲击波和空中弱击波的的预报参数,为保障试验埸区人员和投弹飞机安全,为各军兵种效应物的布点提供了依据。接着参加了1966年首次导弾核武器试验,并在野外蘑菇云下速报爆炸当量。1967年参加了首次氢弹空投试险,並首批戴着口罩进入沾染区,获得了大量最早的效应物爆后照片和资料。以后我又先后执行过6次核试验任务,作为冲击波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为核爆炸冲击波传播理论和力学效应的研究,为保证核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作出了贡献。《战斗在罗布泊的上海人》这本书中,就有我的一份贡献。60年来,我多次回到母校,回顾母校的点点滴滴,回顾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间的纯真友谊。谢谢母校,谢谢老师!

image010.jpg

丙班杭洽时(左)喜逢哈军工老同学丁班徐瑞俊

毕业后,有的校友与附中的老师保持着联系,有的因时代变迁与老师失去了联系,不知道老师们后来的情况怎样了。

这次聚会特地邀请了在华东师大附中学习工作直至退休的校友会理事李蒸老师来向校友们介绍《校友通讯》专辑上提到的几位老师的后来情况,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image011.jpg

在附中工作至退休的67届校友李蒸老师和大家交流母校的情况

针对文革中,一些学生疯狂打骂老师,残忍迫害老师的行为,李蒸老师说,反思附中教育,虽然注意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在德育中缺少了爱的教育、人性美的教育。这是个深刻的教训。校友们听了不胜感慨。但因时间关系,李蒸老师的讲话到此戛然而止,不少校友感到不够过瘾。

在这毕业60周年之际,为了表达对母校的培育之恩,我们全年级决定赠给母校一批图书馆所需的“经典导读书”;还有部分校友把自己的著作和书法绘画作品赠送给母校。

这次59届校友赠送母校的礼物有:

1,王湄君代表59届高中全年级校友赠给母校《美的历程》等新出版的“经典导读书”30册。

2,陆继椿赠著作《语文教学新探》、《特级教师的三十堂现代文阅读课》各1册。

3,周晓光代表校友蔡申夫参与撰写的《走近中国高铁》1册。

4,陆継椿代表校友傅家良赠著作《运筹学方法与模型》。大学教材,1册。

5,严公宝赠著作《“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研究与应用》1册。

6,陈有光和张永杰代表校友楼汉民赠送特地为母校写的书法作品1幅。

7,杨渝珍赠自己专门为母校画的作品《硕果累累》1幅。

8,徐瑞俊赠书《战斗在罗布泊的上海人》1册。其中有他的一份贡献。

9,殷匠赠书《中国年鑑2018》1册。上面有介绍他的彩色插页。

22.jpg

王湄君代表全年级校友捐赠图书给母校

image012.jpg

陆继椿赠书给母校,荣获陆磐良校长颁发的捐赠证书

image013.jpg

陈有光和张永杰代表校友楼汉民赠送其特地为母校写的书法作品

image014.jpg

陆磐良校长请陈有光和张永杰转交为楼汉民颁发的捐赠证书

image015.jpg

杨渝珍赠送母校的绘画作品《硕果累累》

附中陆磐良校长高兴地接受了校友们的赠礼,给每位赠礼的校友发了证书。并一一合影留念。

image016.jpg

陆磐良校长衷心校友们对学校的关心和热情

最后,陆磐良校长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说,真的是感动校友们的拳拳赤子之心!毕业60年了,我们的校友对学校依然保持着这样一份感情,这是我们作为后人不可多得的一份财富。附中是一个具有优秀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名校。刚才李蒸老师谈到张思中老师,张思中老师的英语教学方法不仅在国内扬名,而且还走向世界。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曾对我说过,他想把他英语的外语教学法,运用到世界语言上去,在全世界推广。另外很有意思的是,刚才我们俩合过影的,我们这一届的陆继椿老师,在当年教学中创造的“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的“得得法”,在我国语文教学界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除此以外,还有数学吴传发老师的“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的探索,把数学知识、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融为一体”理论,崔乐美老师的心理咨询实践,刘定一老师的跨学科研究。这五位老师构成了我们一附中近段历史上的“五朵金花”。今天我还要非常高兴地向大家报告,我校最近又出了一朵金花,就是政治老师陈明青老师,她两次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作为上海市基础思政教学教师的代表,在全国已经非常闻名。

陆磐良校长说,一附中的优秀历史让我们后来人不敢懈怠。我还要向大家报告一个消息,上周三虹口区召开了教师队伍建设大会,表彰了我们虹口区优秀教师1018位。全区共有6千多教师,我们学校有67人入围。我们在全区所有学校中排第一。我们学校教师一共134人,正好是有50%的人进入了全区优秀教师之列。而且我们这些优秀教师非常年轻。最年轻的一个博士,工作一年就被评上虹口区的优秀教师,很不容易。因为有这样一些老师,并且受到了我们所有校友成就的感召,就像我每次来参加校友聚会,每次我都会从校友这里带回去一些东西给他们看,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精神的是我们校友对学校的感情,物质的就是校友捐赠给学校的东西,在这些精神和物质的感召之下,他们都很努力,才有了我们整个教师队伍在全区名列前茅。这奠定了我们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海今年重点大学录取的最低分数线是503分,我们学校有73%的孩子到了这个分数线以上,这是近20年来最高的一次。但是我们依然面临重重困难,就是我们的生源还不理想。上海有5万个学生,我们的生源排在1万多名以后,但毕业出去排在了7千以前,他可能是5千,可能是6千。教育成效还是很显著的。现在,想了一些办法,我们可以全市招了,甚至嘉定的优秀学生也来我们学校了。生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最后,我祝愿我们所有的校友身体健康,希望校友们继续保持对学校的关心和热情,欢迎校友们给学校的工作提意见,让我们把学校办得更好!

校友会为每位校友发了一份最新出版的《校友通讯》,这一期特地开辟了“59届毕业60周年纪念专版”,发表了59届几位校友的回忆文章,配合我们这次聚会活动。校友会还赠送每位校友一枚“华东师范大学附中”旧版校徽,大家高兴地别在胸前,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兴高采烈地与陆磐良校长一起在大礼堂楼下的台阶上合影留念。

image017.jpg

大家与陆磐良校长(前右二)、项志良会长(前右一)合影留念

中午在食堂吃面,有三重喜庆:共贺毕业六十周年,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还有许多校友八十寿辰。

饭后校友们参观游泳池、管乐队活动室,在校园里散步,交谈。分小班继续活动。

四点半,56届初三甲班的校友专程来到会议室,与久别63年的杨渝珍同学重逢欢聚,一起到附近饭店共进晚餐。

虽然一天的聚会活动落下了帷幕。但大家仍意犹未尽,临别时依依不舍,互相祝福好好保重,平时多多联系,五年十年后再欢聚!

年级聚会的前两天,10月10日至11日,丙班和丁班的校友去南汇帝园精品花园酒店举行了小班活动,在外住宿一夜。他们在茶话会上畅谈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回忆高中时代的美好时光,互相交流同学最近情况。中午部分校友去附近新场古镇参观。第二天集体驱车去远望东海大桥,游览宽广的南汇嘴观海公园,欣赏滴水湖畔的水天一色,参观宏伟的中国航海博物馆,漫步异国情调的迪士尼小镇。相聚甚欢,流连忘返。两天来,校友们在上海东南一角亲眼目睹了郊区巨大的变化和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感慨万千。

image018.jpg

丙班和丁班校友在南汇嘴观海公园合影

image019.jpg

丙班和丁班校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前的合影

这次毕业60周年聚会活动得到了校友会傅志良、王凯、胡锦城等老师的大力协助,得到了新华初级中学陈剑波校长、陆继椿名誉校长和校办主任储鹏程等老师的鼎力支持,还得到校友会理事郑震中老师的帮助,取得了圆满成功。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撰文:陆继椿、方  正    摄影:陈有光、王凯)

 

 


上一条 【附中新闻]不忘初心 专业精进 为国育才--附中“他山之石,攻教之玉”主题系列读书活动侧记
下一条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友会章程(2019年10月19日第六届校友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