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师恩 聚青春——89届校友举行纪念毕业三十周年返校日活动
2019/11/18
念师恩 聚青春
89届校友举行纪念毕业三十周年返校日活动
(本站讯)2019年11月3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一大早,中州路102号——昔日的华东师大一附中门前,陆陆续续开进了车,走来了人。今天,这里将举行“念师恩、聚青春——89届校友返校日”活动。
戴上有纪念意义的红围巾与方武勇老师(中)在签名墙前合影
一进大门,巨幅电子屏幕上打出的是“你好老同学——三十年再聚首”的字样。教室楼前一面大大的签名墙上,每一位师生来宾都挥洒自如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戴上具有纪念意义的红色围巾,红底白色的LOGO上清晰绣着——“since1989 30th”的字样。
伴随着一声声的吴侬软语“侬好!”,久违的同学们都正值栋梁之材的年纪,脸上的神情分明是笃定的、胸有成竹的、而又微微带着一丝盼望的兴奋。认出了阔别多年的老友后,有的上来紧紧握住双手,有的欣喜地拥抱在一起,还有的甚至高兴得跳了起来,纷纷在签名墙前争相合影留念。
李莎莉老师刚下车,就被同学们围住了
每一位老师,都由事先安排的同学负责接送到校。老师的到来,总会让同学们一阵激动,小心翼翼地上前搀扶,争相恐后地报上自己的名字,仿佛昨天那群稚气未脱的少年,希望老师能够对上记忆中的自己。
无论是在校门口,签名墙前,还是在进到教室楼去的阶梯上,老师们都被不同班级的同学“围追堵截”,一声声地叫“老师”,一个个地要求合影,以至于到后来怎么看都觉得像是一群粉丝在追逐偶像,拉住不肯放手……
有的老师精神矍铄,有的年迈,步履有些迟缓。但是当听同学说起至今还记得他(她)当年上过的课时,无一例外地脸上都焕发出了年轻的神采。
三十年后赵晓芸同学再次与老师紧紧相拥
同学们上前紧紧拥抱了老师,听她再唤自己一声“乖囡”,一时里,不知道是老师的眼睛湿润了,还是我们的喉咙有些哽咽……
第一部分的活动是由师生们共同参加在309教室举行的“师恩难忘 青春依燃”的现场会,由高中(3)班丁卫芳同学和(2)班李滋民同学共同主持。
丁卫芳同学(左)和李滋民同学共同担任主持人
大屏幕打出吕晶特意为返校活动所作的诗《一世学客》
伴随着老狼的一曲《同桌的你》,大屏幕上现出了(3)班吕晶同学特意为返校活动所作的诗《一世学客》,接着大家看到了记忆中熟悉的当年的校舍,昔日我们跑过800米和1000米的一圈又一圈的跑道,长长的教室走廊,以及当年的我们正在走进校门、排队出操、在化学课上做实验的影像资料。一张张黑白的,渐渐彩色的照片,照片上那一张张青涩、稚气的脸庞,男生们带着倔强、桀骜的神情,女生们头上扎着大大的蝴蝶结,秀丽天真,甚至还有保存完好的当年的学生证、准考证、毕业证、集体照以及后来日渐稀少的重逢照片……
整整30年的时光过去了,记忆已模糊褪色,还有一些片段我们以为早已遗忘。但是令我们自己都无比讶异的是——关于那段年少轻狂,好像可以肆意妄为的日子的所有印象,原来一直都蛰伏在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某个角落,静静地,无声无息。一直到今天,突然地被唤醒,被鲜活地激发、调用出来,像有一条时空隧道,瞬间带我们穿越千山万水,穿越倏忽而逝的三十年光阴——昨日重现,我们仿佛还是一个个莘莘学子……
母校党总支书记王新(左)与当年的班主任、
复兴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丁伟强分别致辞表示祝贺
在简短的向老师鲜花仪式后,现任华师大一附中党总支书记王新、 89届当年的班主任——优秀到被同学们笑称“令当年的男生需要计算一下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的丁伟强老师分别致辞表示祝贺。在附中的讲台上奉献了半辈子,把(2)班一路带到毕业的李莎莉老师以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Dear boys and girls”开头的深情祝福引发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最后,方武勇老师也做了语重心长的寄语。
莎莉老师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祝福引发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欢呼
当天到场参加活动的还有深受学生爱戴的化学蔡爱莉老师,当年的她秀外慧中,温文尔雅,想尽办法教大家记住化学反应方程式;永远在电影评论课上激情洋溢并为返校日活动赋诗一首的徐赋葆老师;记忆中一直笑眯眯,好脾气的物理何福山老师,以及林葆瑞老师、庄国荣老师、蔡立维老师、王庆余老师、崔乐美老师和王成东老师。
有一些老师由于年事已高或旅居海外,无法参加现场活动,也由组委会的王强同学事先一一上门拜访,录制了视频。我们在大屏幕上重新看到了熟悉的历史郝陵生老师、政治王起柳老师、语文吴侃老师和生物乔文秀老师的身影,再一次聆听了他们的谆谆教诲。
吴惠莉同学(左)和舒念明同学代表89届学生先后发言
(1)班的吴惠莉同学和(3)班的舒念明同学代表89届学生分别作了发言。由于移居海外而无法到现场参加活动的同学,也纷纷通过提前录制的视频发来了远方的问候。看到那些熟悉的身影和脸庞,大家都不约而同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在由四个班级的同学共同朗诵了诗歌《岁月的风》后,本次活动的筹备小组召集人赵晓芸同学说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也是发起本次返校日活动的初心——“我们想回家看看,看看老师,看看同学”。
短暂的班级自由活动后,师生们手举 “你好老同学”、“致青春”等标志牌,来到青青校园的操场上,排成“30“字样的队形,在晴空下齐声欢呼“附中你好!老师你好!同学你好!”,致敬我们共同的青葱岁月。
校园的操场上,排成“30“字样的队形致敬我们共同的青葱岁月
这一天是难忘的。所有的人——老师、学生,都在笑,发自内心的欢畅的笑。我们的眉眼舒展开来,脸上焕发出孩子般的神情。我们这些每天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间,在生活中和职场上都应该游刃有余、应对自如的,自以为已是老练的、知天命的中年人,在这一天,像被同时按下了神奇的按钮,打开了麻木的感官,暂时忘却了身上的倦怠,有一点点的时间从世俗中抽离出来,去回望我们心中原来一直住着的那个一尘不染的翩翩少年,再一次像三十年前一样,伸长自己的触角,去感受、去探究我们原来依然柔软的内心。
辛弃疾有句话说“事无两样,心有别”。今天以后,你还是你,我也还是我,各自踏上不同的征程。但是因为有了这次的重逢,我们又做回了一番少年。这一刻,我们停留在共同度过的青春岁月的记忆中,彼此珍爱,即使不再年轻也不能再老去。
活动筹备组赵晓芸(左)、王强(右)和王新书记在签名墙前合影
那样一个晴朗的午后,我们笑呵呵地相对而立,互相道声“珍重再见”。分别时的心意千回百转。我们都终将老去,坦然、安详、自由,最终与各自的生活握手言和,与命运和解。
愿所有89届学子都能青春无悔,中年无愧。他日重聚,还能一起鲜衣怒马,看烈焰繁花。
(撰稿 活动筹备小组 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