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精神家园(64届高三丙班 欧阳靖)
2020/4/19
永远的精神家园
64届高三丙班 欧阳靖
(朗读 87届高三3班 梁正晖)
60年前落英缤纷的早晨。秋日朗照。初一丙班教室,翩然走进一位二十六七岁的倜傥青年。他以拇指和中指拨弄手里的两支细长粉笔,开口道:“我是陈开树,这个学期担任你们的历史老师。”小朋友们好奇地惊惶地瞪着他,只见他转身,认真地在黑板上描画出一条弯曲线,在线的下方标出两个小圆圈:“这是黄河,此处是殷,以及镐京。中国的历史从这里讲起……”两节历史课完全脱稿,慷慨陈词,口若悬河,辩才无碍。陈开树,真格是玉树临风!
陈开树老师(右三)参加64届毕业五十周年庆典活动时和同学合影
当年华东师大一附中,是上海市“唯二”的全国重点中学(另一所为上海中学)。学校教师人人握灵蛇之珠,个个有君子淑女风范。那是芳华绝代。细雨连青山,老师们如星河璀璨无垠,天才荟萃,轮番登台,各擅胜场。他们,对学生视如己出,对学校忠诚敬业,对学科精益求精。听他们每一位的讲课,都是极度狂欢的享受,都是一场盛宴。
校友会名誉会长杨文瑛探望陈开树老师
陈开树老师最后一幕戏,竟是在6年后我将要告别师大附中时。1964年6月7号傍晚,我完成了语文高考,铩羽而归。那年高考作文题目要求对一则“”酸菜的故事”新闻写一篇《读报有感》。我乃上海人,祖籍广东,压根不懂“酸菜”为何物。我第一次听说酸菜,是许多年之后在雪村《翠花上酸菜》的歌里。既不明就里,怎“有感”?我无感!于是瞎写。回到家里垂头丧气,忽闻陈老师敲门。我大惊失色,因为这是在我人生最关键时刻、明日还要继续高考时,他的一次奇特的登门检查。他仔细地询问我作文的情况,其急切甚于我。怎么开头的怎么结尾的,当中用联想了吗,有没有用抒情,句子怎么写的?他宽慰地总结说,“这两样都用了,分数会好的。”见我仍然一蹶不振,他问我明天的历史和政治考有问题吗,我愤愤地说没问题,除非他们还要出酸菜题。听着我的晦暗幽默,陈老师笑起来,他说既然没问题,那么现在我请你去看电影!他领着我,走到半里开外的泰山电影院,掏钱买票,真的看电影。黑暗中光影轮转,他轻声鼓励我,叫我不绝望。师大附中高中的后两年,陈老师任我班语文教师,我一直是语文课代表,得以在近处观察他。他是通才,文学与史学兼修。他的本性外显柔和内敛锋芒。6年里我见到他两次对“差生”气极。一次尽力平息怒气,缓缓道“张杰老弟,我奉劝你……”,另一次也是,平静地说“我希望你知道,真正的自尊心并不是显示对抗,而是让自己强大。”春天花开时节,他约我晚上去他家中,钨丝灯下说道李平心、夏鼐轶事,讲《叶甫根尼奥涅金》,给我读他撰写的剧本《晴雯》;有时班级自习课专修语文,他让我代他讲解作品;某次上课要求同学们站起来背诵古诗词,我因为通宵看小说竟背不出,他何等敏感的人,明察秋毫,我还未张口就命我坐下,用宽厚免去了我的难堪……陈老师对我的关爱与期望,点点滴滴,尽是铭心的记忆。
潘漱中老师(前排中)参加67届中三年级毕业五十周年活动
初中语文老师,是潘漱中。他上海师院22岁毕业,风华正茂,到我班做班主任。他和同学们,是“亦师亦友亦兄”关系。我班创建《海鸥》文学杂志,潘老师亲自带领编辑部人员,刻蜡纸,印刷,设计彩色封面,一起埋头出版事务,直到深夜。潘老师最早是学美术的,爱美如爱羽毛,穿着讲究,芝兰玉树,楚楚君子有谢家风度。他身高1.98米,出现在篮球场上时,真是美啊,斯文又帅气。我这里要说的是,他对学生的珍惜。我在初中阶段的作文簿,每一本都经他精心阅改。每一本写完时,潘老师用商量的口吻说“先放在我这里吧?”他其实是全部珍藏起来了。过了近10年,文革中母亲去师大附中礼堂开会,其时潘老师被打成“牛鬼蛇神”,正灰头土脸佝偻在走廊里扫地。他瞥见了母亲,冲过来低声说“你在这里等一等我。”然后,他或许去了一个隐秘地方,取出我初中时期的所有作文簿,交还了母亲。
顾荩丞老先生国学根底深厚造诣顶级
升到高一,顾荩丞老师出任我们的语文老师。老先生出身私塾,然后长期浸润于圣约翰大学,国学根底深厚,英文亦佳。他讲《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作品,顺手拈来没有难点的。我是学科课代表,除课文外他推荐我详读《唐宋诗举要》和《唐宋文举要》。语文教研组教师进修课目中,有一项《文心雕龙》,由顾先生担纲讲解。在他的影响下,我在高中就研读了这部南朝文学理论巨著。陈开树本是落拓不羁俾倪世俗之人,但对顾先生俨然执弟子之礼,极为敬重。学术的传承,业界的信条,个人的修养,江湖的规矩,在对待前辈的态度上尽显。陈对我说过,顾老放在中国任何一个大学中文系,都是顶级;所谓一级教授,许多人比顾的学养差得远。我本人在复旦任教50年阅人无数,体会到陈老师对顾老评价的确凿。
临退休前顾先生将自己的著作《国学研究》赠送给王祖德老师
陈还提及华东师大曾无数次邀请顾老到中文系任教,许以最高待遇,一次一次,都被顾断然拒绝。个中缘由,在附中教师中始终存疑。后来在一堂课上,顾老师回忆1925年圣约翰师生的爱国壮举:因五卅惨案,五百多学生和全体19名华裔教师,集体宣誓脱离圣约翰大学,组建光华大学与附中(先前顾在圣约翰附中任教)。26年后,光华又和大夏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顾老师言及悲壮的往事,情辞激烈,独愴然而涕下。我读懂了顾先生的心,他几十年如一日忠实地坚守附中,不能用“匠人精神”来解析,也不惟是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天性,更重要的是他对附中这个学校不可割舍的感情依恋。他心中的那一朵火焰必是如往日炽烈。从顾老身上,我懂得了一个人须得怀抱执着恒定的信念,才有决心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筚路蓝缕,坚持不懈。
我进大学第二年,一位党内大佬受校党委指令,深夜十一点召见,他提了3个问题考我。其中一个是:“唐诗和宋词,你喜欢哪个?”此刻,顾荩丞老师悉心教我的那些内容,浮上脑海。这题目,我好像从初中就开始准备了,心中百感交集,不知不觉张狂起来。我答“唐诗宋词双璧并世绝代双骄。同为豪放,唐宋是不同的。唐是大时代,唐诗是英雄们自由、自在、自然随口哼唱的信天游;宋词是文人'做'美到极致而老死于青灯黄卷之下的刻意求工。宋词在文采的华丽典雅方面远远超越唐诗,但在诗的灵魂、自由精神方面比唐诗大大倒退。以个人性格而言,我更爱唐诗。”这一夜,改变了我的终生命运。
顾老师退休前与我们临别时,写了一首很长的七言诗《长歌一首留别高一丙诸同学》赠别全班(全文附后),四页纸贴在教室进门方向黑板旁的墙上。他对全班50个学生,每人都用两句诗来勉励。最前面的两句,是写语文课代表的:“欧阳下笔最玲珑,惜哉书法如乱蓬。”一个“最”字一个“乱”字,极言之。爱之深切又怒其不争。性情中人,表达何其强烈。他身上,是民国的“范儿”。顾先生批改作文,是用毛笔蘸红墨水以小楷写字。红小楷对学生作文的改动和评判,每一篇不少于150个字。连同他上课时的板书,皆为颜体,美艳不可方物。他的字才是书法,无一字不气度,无一字不规整,无一字不艺术。
顾老,离开我许多年了。许多年,我自己也在黑板上、学生作业上写字。每当我细看自己的笔接触到载体、划出字迹时,我的手会颤抖;我的眼,有时竟慢慢地洇出泪水。今夜谁人能知,我在想顾老师呢?
2011年陆善涛老校长(前排中)和附中的老少先队员在一起
我进校不久,师大附中在陆善涛校长主持下,试行“四年一贯制”。陆校长出身富庶之家,青少年时代就是上海学生运动领袖。他英俊潇洒,思维敏捷,口才无与伦比,杀伐果断王者气质。在大礼堂对师生作两三小时报告,雄辩滔滔,挥洒自如,既写意又逻辑慎密。那是他天生的一个人的舞台,从来不用讲稿。严冬,他身披一袭浅灰大衣,临风而行。那大衣如长袍如斗篷逶迤,白色长丝巾在胸前飘拂,如欧洲古贵族的绶带,英气逼人。陆作风严峻不苟言笑,教师们对他敬畏兼之热爱。在我心中,他是师大附中“教父”般的存在。学校位于中州路102号;它隔壁一箭之遥,80号是母亲任教的中州路小学,也是我的母校。1958年初即我进附中的那年,母亲被划为右派。中州路上狭路相逢,无人会理睬她。岁月漫长6年过去了。1964年夏天那一日酷暑,陆校长在中州路叫住了低头匆匆疾走的母亲,站定问候后,他正色道“欧阳靖考取了复旦大学,你终于可以安心了罢。”然后,微笑了。两个学校不搭界的,陆校长何以知道她是欧阳靖的母亲呢?再进一步,60年代前半段是教育界“阶级成分论”严酷期,以我的家庭成分又何以考入绝密级的国际政治系的?我的档案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在我心里始终是一个谜。陆校长对潮流的反叛,他那一份正直、善良、深藏不露、满怀人性之光的同情,必定蕴藉于内心深处久远,谁也无从知晓。很多年后当我隐约悟出的一瞬,迟到的感激充溢我心!他在附中主持的“四年一贯制”,就是要在四年期限内完成初、高中全部课程。寥若晨星,这是中国名列一二的几所试点中学之一。这样,附中初中的学科程度,已然颇深。
夏哲公老师讲课十分逗人
到了高中,第一天物理老师夏哲公在讲台上,开课第一句话,是“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复习……”他有童心,好玩极了。有一次做课堂实验,实验用具突然断裂,他皱眉,久久凝视那东西,悲痛喟叹:“这家伙,品质实在太恶劣了。”全班大笑。
张思中老师的教学使我能够在复旦国际政治系任外语课代表
外语老师,是创建著名的“张思中教学法”的张老师。他对我,并没有强制大量背单词,而是要求我每一课都作课前预读。老师还没上课,学生就必须预先了解该课内容。初中第一学期,我外语成绩不及格的。期末,人生唯一一度,被幽闭于补考教室。整整六年奋力直追。到高三可以读契科夫原著了。张思中,辅导我写每一篇外语作文,帮我修改给苏联朋友的信件。我代表学校多次参加上海市学生外语竞赛。及至高考,在座位上收到外语卷刹那心中闪过的念头是:“这种试题,不需要读高中就能得满分吧?”高考第四天,是外语口试。一个一个进入考试大厅。听到面试官出题后竟嚣张地用俄语说“我觉得你的发音不够清晰,请再重复说一遍。”问了3个问题,她毫不犹豫给了最高分。复旦国际政治系30名入学生,外语平均考分是高于外文系的。我在班级以高考的外语分,任外语课代表。
多年后李厚基老师(前右三)和同学们又在学校相聚
高中阶段,若说到最富有戏剧性的课,是化学课。化学教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李厚基。他的形象,不用我描绘。你只要想想中国古代传说里的铁拐李、钟馗、鲁智深……便可了然。化学课,本来是最乏味,刻板,枯燥,催眠的;但李老师的课不然,也不知他是怎么备这个化学课的:每一课,都像一出戏,从头到尾,充满悬念,惊讶,发现,突转!生动极了,有趣极了,时不时,还来一段故事。当讲到一个化学元素或者公式时,他绝不会直陈胸臆地灌输,而是善于启发式教学,先让学生对主题产生极大兴趣,有自己的思考,再切入。有时,他魔术师般设一个“圈套”,任由学生去设计,创造,猜想,争论不休……末了,李大法师现身了,瞪着巨眼断喝一声“非也!你们都错了!!”上他的课,真是开心得不得了。如果那时有爱情,我愿把它献给化学!李厚基文学功底好,元气充沛,热烈,富有激情和想象力,对学生倾心关爱不遗余力。他本身,就是戏。只可惜,课堂里不能像戏园子那般如痴如醉的喝彩。我班的化学课代表,因对这门课目的执念,后来去了清华化学系。李老师生活简陋,穿着可以“寒士”形容。吃午饭时,为了节约,他去四川北路溧阳路口的清真馆,买两个牛肉包子充饥。他,清贫一生,潦倒而死。老师同学说到他,无不扼腕痛惜。
是庄炳珍老师在我生命中的“潦倒期”给予了慈母般的爱
70年代,我也遇到生命中的“潦倒期”。遭受厄运,四顾茫然,浪迹天涯。有次在上海街头,偶遇庄炳珍老师。是她认出了我。庄炳珍,是高三丙班的数学教师。她的课,课件设计具有“结构美”,概念清爽,条分缕析丝丝入扣,深入浅出如水活石润。高中时,她曾两次派遣我去参加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竞赛。我想抗命,因我对数学并不用心,成绩在班里只能算第7、8名吧。她坚毅地说“我想你去比赛会有潜力。”这,是一种不公平,但是可以窥见很多同学今天说的,庄炳珍老师对学生像慈母一样的爱。
那一次路遇,不知怎的她早已获悉了我的处境,从皮包里掏出笔,在一张纸片上面写下华山路某号的地址,以及一位徐姓先生的名字,坚毅地说“这是我的家和我的先生,不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情况下,你发生任何困难,都可以来找我。”
我捏着那张纸片,泪如雨下。顷刻间明瞭了以前我从来不曾明瞭的事情。师大附中,并不是我读书之地,而是我永远可以依赖的精神家园。我们一生的价值之树,植根于此。这里的老师,不仅过去担负导师的责任,今天也一直在眺望我们,随时准备为了学生的福祉,无代价地牺牲一切。
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
编后按:读了欧阳靖学长的此文,再联系本站曾刊载的附中老教师季振宙的《我和我的一附中学生们》(见2019年12月11日的“校友天地”栏目),两篇都是回忆当年附中的人和事。他俩所不同之处一位是从学生的角度怀念师恩,一位是以教师的视角回忆与学生的长期相处。相信每个附中人都会为之感同身受。
华东师大一附中的近百年历史,铸就了众多教育名师,也培养了一批国家栋梁。她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更是一本厚厚的供我们终生耕读的教科书。
(附) 顾荩丞老师退休前赠别全班的七言诗(文中红字为同学姓或名,括号小字乃本站所添以显全名):
《长歌一首留别高一丙诸同学》
语文教师 顾藎丞
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于附中宿舍
忝颜执教已一年 老而材疏学有偏
新颖教法未谙熟 同学憎恨理当然
平日关心殊不足 循循善诱愧昔贤
今将退息得肩卸 临岐转觉情丝牵
诸君材德各有擅 聊作赠言写斯篇
听党语言跟党走 猛看祖鞭共勉旃
欧阳(靖)下笔最玲珑 惜哉书法如乱蓬
(郑)健民(范)惠强称竞爽 属文稳练词采丰
(陈)宗义多才又多艺 品德卓卓众听崇
(陈)大融(程)浩川和(施)顺发 俱有共产主义风
(许)大正(林)行培学孟晋 非复吴下之阿蒙
(沈)引之笃实能尽职 (邬)明朗坦率有心胸
(吴)煜善(黄)嘉俊皆聪明 吴怠忽兮黄用功
(周)永年(李)明堂学有素 时或善始不善终
(魏)开基(蔡)廉明雅好古 习写不审失其中
(王)祖蛟(吴)上达有佳构 瑕瑜互见术未工
(周)大中语言最练达 (周)诗中礼貌最虔恭
(王)善海(方)健雄与(吴)国孚 力学犹未臻以通
(曹)英元写述好曼衍 (荣)仁元论事常履空
李杲学殖根底浅 (陈)大钧率意辞平庸
(瞿)玉麟上课有外骛 (陈)佩民习文心不浓
忠告两陈与瞿李 日将月就毋朦朦
有守有为江莉莉 文采斐斐女中豪
(乐)佩君(杨)绮芬皆娴淑 属笔平正屏烦嚣
(刘)苏征(刘)扣英疏于学 思想觉悟独远超
(周)芝琴认识最清政 (沈)茉娜考绩列前茅
(吴)榴琴笔录最细致 王悦婉媳态不骄
(邱)裔贤(沈)郇云俱娇小 钻研孜孜不憚劳
(赵)益祥拘谨少开展 (陈)和平沉静欠剽姚
(毛)庭妹以敏不精整 (黄)亚美飒爽欠琢雕
(周)曼芷脱略缺整饬 (谈)培菊审慎失清萧
(高)玫琪(王)一真字最方 王性静兮高性响
(丁)曼丽刻苦勤攻读 成绩逐步在提高
英才济济聚一堂 男女参半来四方
群策群力相辅助 班级形成好风光
先进事例不胜举 愧无梦芼资益扬
他日再得名师教 万里鹏程未易量
我今离兮心不释 但愿彼此长无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