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突围--复兴画风25(66届中三丙班  张复兴)

2020/5/22

线的突围

复兴画风(25)

0.jpg

66届中三丙班   张复兴

      物宝天华万象纷繁,艺术家却将这丰富形态极简地压缩到点线面三个視觉元素,持久至今乐此不疲。

  点、线、面三元素里,西洋画善用面造形,尉然大覌;中国画以线勾勒,髙格深远。传统中早就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说,形容线之妩媚。宋元时,线条强调笔墨,融入书法,賦於更多的意趣,表现出一种净化的审美理想。明清以后,经石涛、朱耷、扬州八怪等提倡,水墨大写意盛行,线也呈现出个性化形态,开启了表现主义先河。

  泱泱文化朝代更迭,中国书画中的笔墨线条,承载了深厚的文脉,凝聚成东方艺术瑰宝。然而,这线也由于理念积淀固化,艺术谱系相袭,束缚了创新发展,。所以大师李可染说,对于中国画传统必须用力打进去,用力打出来。

  打出来就是突围,由于线在中国画中的作用,所以有志于创新的艺术家首先致力线的突围,线的突围必然触及整个画风,而画风的嬗变又推动线的开拓。

  我所结识的绘画大师中,无不在中国画用线上鼎力革新。吴冠中无视所谓“缺乏笔墨”的谬评,依据不同形式用线,或盘龙卧虎或匍匐蛇行,成为其艺术的鲜明符号;程十发初喜陈老莲用笔,后自成一家,运用灵动变化收放有度的长线来勾勒物象结构,开创了线的自由解放;张桂铭吸取草书笔划,构架民间装饰意味,使所谓“花布头”有了人文气度。这些杰出的艺术突围者,提升了中国画整体等级,让传承有了延续,让后来者有了髙标。

  我住的小区有一片树林,常散步其间,望着伸展髙天的枝干,穿插盘绕排列,姿态多样自由,这岂不就是天成的墨线构成?不论是传统还是当代,艺术无不从自然和生活中受到启发,我避开收放内敛的传统线条,离拒当代绘画中线的肆意张力,又努力吸取二者适合的因素,在个性艺思的驱动驾驭中,使之融汇平衡淬炼新境,创立自我的艺术墨线符号。

  对于造型中的线,哲学家李泽厚曾描述:“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  这是线的审美本体。画家在创作中,首先应回归其中,屏蔽教条、删除束缚,连接内心,遵从直觉。而不是从派生的传承意义、笔墨价值、前人法度等理性分折出发,这样会有碍率真的感性思维而失去自然和韵律,缺乏内在的动态势能和变化。因为艺术思维在本质上不是理性思维,它的起点是感觉,它的终点是形式。

张复兴2020年5月於朱墨斋

1.jpg 3.jpg

2.jpg 4.jpg

7.jpg 8.jpg

6.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5.jpg

 


上一条 《医护之光》----“5.12”国际护士节为老同学周仲庆画作配诗(66届中五甲班  钟勇)
下一条 附中的师长与学长  读《永远的精神家园》有感(67届高三乙班  黄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