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己,胜于攻敌——在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的致辞(校长 陆磐良)
2021/2/24
攻己,胜于攻敌
——在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校长 陆磐良
尊敬的周继奋校友、范伟达校友,
我们全体同学、全体老师:
上午好!
经历了一年的疫情防控,我们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学期,虽然疫情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是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不仅完成了各项任务,我们的各项成果还超出了预期。回顾过去,我们团结协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回顾过去,我们只争朝夕,聚精会神抓质量,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付出和努力下,华东师大一附中的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国家层面来说,我们的国家实现了GDP总量百万亿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们的国家实现了航天科技梦,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火星探测器顺利发射、嫦娥五号成功采集月球样本,世界航天史上留下中国人浓墨重彩的又一抹亮色;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立法流程历经66年,现在终于完成,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越走越坚实;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汗水铸就的荣光,这一年的华彩篇章必将为时光所见证。
从学校层面来说,我们奋力“战疫”,砥砺前行,线上线下,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学校建设硕果累累:人文创新实验室、科技赋能实验室、机器人与无人机实验室、斑马鱼实验室、信息中心建设改造等工程顺利完成,校园条件和环境进一步优化美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五育并举”成效显著,2020届的高考再一次取得突破,70%以上的学生达到综合评价录取招生控制线,学生科技、艺术、体育、劳技等比赛屡创佳绩,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2020年度又有两位教师获评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称号,“五朵金花”现象又一次重现附中校园。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体一附中师生在忘我投入的奋斗中绽放出来的,在挥洒汗水中的拼搏中争取出来的,在潜心研究中创造出来的,是在全体校友的倾情支持下孵化出来的,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每一位参与学校建设的师生员工致敬!向每一位关心爱护学校的校友表示感谢!
在去年2020学年第一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我希望大家要“做一个专业的人”,要谦虚、要好学、要钻研、要勤勉、要坚持。但是现在我发现,做一个“攻己的人”显得更为重要。古人说,“攻己,胜于攻敌”。“攻”字的左边是一个工人的“工”字,本义是工具,也可意为“工匠的曲尺”,而右边是一个“攴”字,意思像手持器械表示击打,合起来就是“用工具击打以取胜”,也有解释说“对自己或者别人的过失、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所以我们有一个说法叫做“群起而攻之”。现在我们来解释“攻己,胜于攻敌”这句话,最直白的意思就是:反思自己,强于非难指责敌人(或对方),而我对这句话的解读是“只有反思自己,不断对自己进行修正,才能更接近成功。” 历史上诸葛亮也说过同样的话“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翘足而待矣”。
1983年,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有一门课程“学习心理学”,当时老师介绍了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遗憾的是那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理论的重要,这是我现在反思自己的地方,就是说任何学习,都要加以重视,因为你不知道到底它有多么重要。这个理论表明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是多元的。其中提到一个内省智能,即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并据此做出适当改变的能力。这项智能能够让你“认识到各个方面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爱好、情绪、意向、脾气和自尊,喜欢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些人的内省能力比较强,所以他就能知道自己能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他会找到很好的方法把一件事情做完美。内省智能很好的人,往往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且知道怎么去克服它们。
有些人的内省能力比较弱,所以他就会犯一些同样的错误,我们平时说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就是这个意思,这样子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可能获得成功。为什么有的人人际关系一直很紧张?为什么有的人一直自以为是而在工作中却一无所成?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认为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而是别人的问题?我们了解问题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原因,是这些人的行为有问题,但是这样的人并不理解这个原因,他们缺乏的是反省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这是缺乏内省能力的典型例证。
那么大家就会问,是不是内省能力缺乏,就没办法了。其实不是,每一种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内省能力也是可以通过训练的。比如:有些同学总是抱怨自己的成绩不好是因为卷子太难,或者有些学生成绩不好就很自责,认为自己没用,复习了那么多也考不好。可是,有没有好好分析过自己的学习问题出在哪里呢?有没有利用学校的大数据系统找到自己的薄弱点了呢?当学习成绩提高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过你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真的是最优的吗?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得好哪些没掌握好?考试没考好,是方法策略的问题还是投入不足的问题?有研究显示,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中等的学生,差异就在于是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内省能力。反过来我们的老师也是一样。
内省智能如此重要,那么怎么训练自己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倾听
倾听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对待学习的态度,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人的观点、经验对你而言就是一种知识,而倾听可以使你用最快的速度也掌握这个知识,因为获得间接经验也是人类认识社会的两条途径之一。所以对于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华光论坛、我们的教研活动、我们每一次的会议和报告,甚至于双方之间的对话,你都要表现出积极的倾听态度,耐心地把话听完,就像“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句话一样,倾听、思考,然后“攻己”,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自己的感悟,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有的时候我们的同学会说,某某老师上课自己听不懂,怎么别人就能听懂;或者,这个知识点我已经提前学过了,好像上课老师讲的也没有什么特别,所以也没有必要耐心听了等等。这些情况都很常见。
如果说,表达是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方式,那么倾听就是接受、处理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倾听其实有非常多的要点,这些要点不注意,可能就会影响到你对别人的理解、对知识的吸收。这些要点包括:克服自我中心,不要总是谈论自己;克服自以为是,不要总想着占主导地位;不要急于打断;不要匆忙下结论或评价;不要带有偏见或成见;不要琢磨别人说话背后的意思或者接下来要说什么。耐心地听完,思考自己对听到内容的反馈,确认自己是否正确理解。因为有没有带着偏见、带着自己的理解急于下结论或者给予评价,这些都是容易引起对本身事件或者知识掌握偏差的因素。所以,看起来倾听好像只是“听”一下,其实这个“听”包含了接收、理解、反馈、确认等等过程,很不简单,大家需要学会不带偏见、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观点的耐心的倾听。
2、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就是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比如当同学有
上课听不懂的时候,你可以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教?是你自己的基础有缺陷还是课前没有准备亦或课上开了小差?
当老师发现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有学习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去思考一下,为什么学生没有听懂?能不能换一种教法;为什么你布置的作业学生没有完成?能不能设计更加精炼,批阅更加及时,辅导更加耐心;为什么你的课堂互动没有带动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激发程度较好学生的表达欲望及思考潜能,等等。
当你把换位思考变成了习惯,你就会有更多的理解从而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你就能跳出自我的世界,更快发现问题的本质,事实上,当你走出自我的狭隘范围,智慧就会应运而生;你才可以赢得更多的人心,获得更多的支持。
3、复盘
“复盘”这个词是一个围棋术语,就是对弈双方在棋局结束、决出胜负以后按原先的走法,把下完的棋重新再摆一遍,来检视每一步走法的得失优劣。如果你能够每天夜深人静之际,想一想一天的学习经历,想想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哪些新方法,还有哪些知识印象模糊、理解困难,如果你能坚持每天“复盘”,你就可以把这一天的时间过成两天,拥有新的成长机会,做到“事半功倍”。
海涅曾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但是很多人却不愿意这么做,因为要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承认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并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甚至于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才会有很多人遇事总爱找客观原因,“甩锅”一词就是这么来的,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不是别人放弃了你,而是你自己先放弃了自己。所以鲁迅先生就说过,人最难的是解剖自己。
老师们,同学们,“攻己”并不是和自己过不去,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人生。不愿意“攻己”的人,就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只会沉浸在自我的乌托邦里,更不会有发展、有成长。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两条路,一条是你必须走的路,还有一条是你想走的路”,那么现在我想说,“攻己”就是你必须走的那条路,2021年牛年新的学期,我期待大家能做一个“攻己的人”,攻己之身,胜于攻城,成为2021年的“人生赢家”。
2021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