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画桥--复兴画风28(66届中三丙班 张复兴)
2021/4/26
水乡画桥
——复兴画风28
66届中三丙班 张复兴
《江南水乡》(演唱 王莉)
我爱画水乡的桥,大笔蘸满水墨,在素纸上碾转铺开,渗化彩虹般的桥形,余墨顺势而下,虚虚实实留下倒影绰约。画板桥多用直线,长短粗细,轻重疾缓,节奏尽可多向,但终不偏离透视。总之写意笔调,是桥不似桥。
依桥衍生的景物,虽非主角,亦无法忽略。烟柳、藤蔓,或遮掩或渲染,将桥与黑瓦白墙联为一体,和成诗意空间。
江南水乡的桥,在我的语境中有多重意义。画中桥若安放处置得当,便灵性滋生,境趣浓郁。曾经的水乡生活印記,借着桥的牵引,移情于画中:夏夜散步田野,在星空、稻香、蛙声中沉醉,转过竹林便見石桥,河对岸村落灯火依稀……此景正应辛弃疾的《西江月》词意:“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見”。
黎明村口小镇最美,当炊烟袅袅,石桥的四周便热闹了,摇撸声、吆牛声、泼水声、小店开门的吱呀声,此起彼落。桥上行人络绎不绝,寻常不变的生活又开始了。唐朝诗人杜荀鹤曾吟“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一个“枕”字,便写尽了这小镇的市井气息。
最有趣的还是搭乘村里水泥船,缓行在两岸绿柳绵长的河道中,穿过一个又一个桥洞,那些桥看似简陋,却历史悠久,白居易曾有感而发:“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古人,年年桥上游"。多年后或许桥还在,而桥上故人会在哪里呢?
现在我的水乡作品,不会再现这些场景,因为对水乡的审美感知已经不同,它作为情绪和覌念表达的一种符号载体,是不同的视觉维度。绘画若要跨越,关键在于两者之间构建一座形式之桥,既串联着旧时的乡愁和诗意,更通往远方和形上。它已不是原来意义的桥,难度很大,须毕生打造。
2020年8月 写于上海朱墨斋
(以上部分为作品局部)
(源自《大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