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张贤华

2024/1/13

传奇人物张贤华

12.jpg

《祖国不会忘记》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唱)

源自1月9日《福州日报》) 1月8日19时22分,曾任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的著名作家、离休干部张贤华,因病在福州逝世,享年93岁。

1.jpg

在福建作家中,张贤华是位传奇人物。

新中国成立前,他在上海编写过中共地下党的“快报”,用米汤写过入党申请书;

解放后,他在福建担任过配枪的区长;

全国有20多家媒体,曾连载过他的作品;

他年过八旬时,还创作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

3年前,福州晚报记者采访过90岁的张贤华,得知他是江西人,15岁时已发表过短篇小说《种田的人》《飘零》。

1946年,张贤华的父亲调到上海海关工作。张贤华也转到上海读书。

1948年12月,党组织安排张贤华住到上海宝山路一处孤零零的小木屋,晚上用收音机收听新华社的广播,然后编写成稿件,刻蜡纸印成“快报”和各种宣传品,向上海民众传播党的声音。这份工作,他坚持了120多天。也正是这段时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上海解放后,张贤华被分配到上海北四川路的上海人民保安队第六指挥所,负责宣传工作。

2.jpg

张贤华早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纪念物品(记者 张旭阳 翻拍)

1949年6月,张贤华参加南下服务团,跟随叶飞将军领导的十兵团来到福建。到福建时,他先是担任南下服务团某中队的副指导员。

1953年,调到龙岩连城朋口区任区长时,他年仅22岁。他生前回忆:“那时连城土匪很多,区长首要任务是土改和剿匪。晚上睡觉时,枪都要放在枕头边,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3.jpg

张贤华的任命书。

4.jpg

年轻时配枪的张贤华(记者 张旭阳 翻拍)

土改和剿匪任务完成后,张贤华进入福建省委宣传部,1958年调到福建省文联。他进省文联后,负责《热风》(《福建文学》前身)编辑工作,重拾早先的作家梦。

上世纪60年代初,张贤华已是福建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先后发表过他的短篇小说《落户》和《青青的山》,前者还被改编成花鼓戏和广播剧。

“文革”后,《人民文学》发表过他的小说《高高的红色崖》和《小镇上的墟天》,后者被安徽电视台改编成电视剧,还被《新华文摘》转载。

1988年,张贤华首部长篇小说《雾锁登天岭》,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5.jpg

张贤华首部长篇小说《雾锁登天岭》(记者 张旭阳 翻拍)

1997年,张贤华从省文联离休时已经66岁了。离休后的他创作成果更加丰硕。

在中纪委的关心和支持下,他牵头和福建作家庄东贤、叶卫平等人合作完成了反腐题材长篇纪实文学《风暴》。该书获2001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当时全国20多家媒体转载过这部作品。

6.jpg

张贤华接受记者采访(资料图)(记者 张旭阳 摄)

张贤华离休后,创作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反映滨海城市改革故事的《欲海沉浮》、反映抗日题材的《燃烧的大地》、反映解放前上海地下党领导学生运动的《上海滩风云》和反映走私案侦破过程的《惊雷》……其中,《上海滩风云》和《惊雷》,是他80岁之后提笔完成的。

7.jpg

张贤华创作出版的4部长篇小说(资料图)(记者 张旭阳 摄)

致敬!缅怀!

记者  顾伟 张旭阳

8.jpg

2016年张贤华(后排右一)和附中“南下服务团”同学合影留念

【张贤华简介】张贤华,我校前身光华附中50届甲班(文科)校友,1949年3月在光华附中由杨旭文、陆永醒介绍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曾任上海光华附中地下党支部宣传委员。1949年6月入伍,参加南下服务团,跟随叶飞将军领导的十兵团来到福建。历任南下服务团中队副指导员,共青团龙岩县工委组织部长,连城朋口区长,福建省委讲师团理论教员、教研组长,《热风》编辑部组长,福建省文联创作组长、创作室副主任,福建省文联第二、三届副秘书长及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永定金砂公社党委副书记,福建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和第三、四届副主席及主席。张贤华校友是福建省的著名作家。1997年离休。


上一条 约  稿(华东师大一附中百年校庆筹备组)
下一条 关于今年春节校友返校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