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深深情 ——六四届中三甲班师生团聚纪念毕业60周年
2024/10/23
悠悠岁月深深情
——六四届中三甲班师生团聚纪念毕业60周年
这是一群微信群命名为“萌童”的同窗学友。她涵盖了当初如春芽般朝气蓬勃的少年聚首求学所展现的纯真无邪的童真、童心,延续至今白发皓首依旧情怀如初、惺惺相惜。一个甲子,悠悠岁月,深深情谊。
6月29日上午,一附中64届中三甲班的23位同学和蔡立德老师相约来到母校的中州路老校区,共同举行主题为《好好的》座谈,隆重纪念毕业六十周年。
毕业六十周年的师生合影
(左起)前排:詹玉龙、唐家乐、李均政、金一扬、戈才、蔡立德老师、
朱克勤、黄九如、沈旭平、钱伯骏、陈联庆、孙道弘;
后排:徐澄南、陆鸣珂、季元青、赵秉悌、倪亦峥、王丽珍、
王正梅、李伟贞、李蒸、章维明、王育芝、陈文怡。
经过幽静的东校园,走上二楼,迎面的电子屏幕上打出“萌童重返慈母怀”的字样,滚动展示我们的多次合影:初中毕业合影,六十岁合影,入校五十周年合影,毕业五十周年合影,七十周岁合影……,王丽珍带来了她任小队长时组织队员们到虹口公园搞活动的一组留影,照片上是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少年,与他们一起合影的蔡老师那时也未满20岁呢!当然,今天必须来一张同样弥足珍贵的毕业六十周年的合影!
合影后,走进当年我班的教室——201室,每个人都兴奋地寻找着自己当年的座位,回忆曾经的同桌。时光如同神奇的穿梭机,瞬时将大家从度过中二、中三两年学习生涯的教室里,带回到六十年前。
最先发言的是始终担任数学课代表的金一扬。退休前他是长宁区教育学院的数学教研员。他用数学中“不是所有微分方程都有解”的理论,解释为什么无法准确预报天气,进而证明目前是无法做到“人定胜天”的。紧接着发言的陆鸣珂回忆了与同桌赵秉悌多年来的友情。尤其记得不少同学将“悌”读成“娣”,还是教俄语的李能贵老师为大家纠正说:“这个字念‘tⅰ’(第四声),‘孝悌’的‘悌’。”她惟妙惟肖地模仿李老师的绍兴普通话,引起一片笑声。
黄九如回忆了廖康民老师、张瑜老师,甚至来代过生物课的盛占春老师。尤其是盛老师把当时关于“摩尔根基因学说”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课上讲,反映了当年附中教师尽一切可能给学生传授新知识的崇高职业素养。面对当下纷繁的国内外局面的“奔八”老者,怎样保持“好好的”状态,黄九如在黑板上写下曾国藩说的“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十六字,将今天活动的主题“好好的”作为横批,祝愿大家每天都“好好的”。徐澄南回忆自己当年的家境与班级学习环境,强调中三甲班的凝聚力来自“师大附中”四个字。季元青接过他的话说:“我们班的凝聚力很突出。时间越久,越喜欢这个集体。”章维明至今难忘初中毕业前廖老师提醒她不要粗心,因为她曾经将草稿纸上的演算结果写到试卷上时竟然抄错了!她还记得廖老师在黑板上出了题目后,劝一位数学成绩好的同学:“你慢些举手,让其他同学也有个机会……”王育芝谈了自己初中时申请加入共青团受到的挫折,以及此挫折对她的影响。有“旅游达人”之称的戈才介绍了自己既要“好好的”去各地旅游,又如何省钱的“老刮财”经验。
蔡立德老师的初、高中都在附中就读。他回忆了当年教自己数学的章质甫、廖康民、石源泉老师,教自己语文的叶百丰老师,教自己生物的盛占春老师。附中的教学特点就是:学生要全面发展。对于当教师,他曾经很有顾虑,但廖老师给了他《机械制图》和《几何》两本书,亲自带教。陆善涛校长和爱人更是鼓励他:“你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的。”从教四十几年,教过多届学生,但他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我们64届中三甲班。
除了蔡老师和金一扬,当天在座的还有三人也曾经是教师:詹玉龙是上海海事大学轮机学院的教授,唐家乐和李蒸则是下乡、求学后又回到附中工作。唐家乐忘不了初中时自己生病在家,廖老师上门探望,令他和母亲都感动不已。他自己当了老师,对班上每个同学都进行家访,至今与学生及家长仍保持着联系。他感慨道:“这就是做教师的幸福!”李蒸曾参加过各种教学评比,对获得的其他奖项不怎么记得,唯有一次校内老师听课后,王秀珍老师评价说:“有一点张瑜老师的味道。”她将此视作对自己的最高褒奖!
发言一个接一个,直到预定的外卖午餐送到学校,大家的话仍停不下来。
午饭后,我们参观如今的校园:色彩鲜艳的塑胶跑道、同样铺着塑胶的篮球场、室内游泳池、设施先进的实验室……,不时引起一声声的惊叹和无比的羡慕。走进五楼宽敞明亮,座位舒适的礼堂,我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却是当年在二楼旧礼堂坐着长条木板凳开校会、观电影、看演出的场景。记得中三甲班创作表演的《红本子》还曾代表学校去区里参加汇演过呢!
转了一圈再回到201教室,当年的班级文艺委员季元青拿出事先打印好的歌纸,人手一份,指挥我们唱了《夕阳红》,又唱《友谊地久天长》。这两首歌曲都耳熟能详,却道出了在座同学共同的心声。大家接着畅谈。詹玉龙认为,尽管随着年纪变老,生活中会出现诸多困难,甚至重大变故,但我们的思想观念仍要“好好的”,要努力做到自理,自爱,自尊,自主,自强。他联系自己实际的侃侃而谈,令大家十分信服。确实如沈旭平所说“师大附中毕业的”,永远是我们的自豪和骄傲。
“师大附中毕业的”曾经鞭策我们在各个岗位上工作“好好的”,“师大附中毕业的”也必将激励我们在年近八旬时保持心态“好好的”,每一天都过得“好好的”。
悠悠岁月,深深情怀。老去的,是我们的年龄;不变的,是珍贵的记忆。
明年是附中的百年诞辰,我们相约都要“好好的”前往母校参加庆典!
《萌童重返慈母怀》
(64届中三甲班集体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