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一附中第四届校友会理事会工作汇报

2014/12/26

华东师大一附中第四届校友会理事会工作汇报

(第五届校友代表大会2014年12月21日通过)

吴传发

吴传发常务副会长代表第四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自2009年11月14日召开第四届校友代表大会至今,已有五年多了。现在,我代表这届校友会理事会向大家汇报这五年来的工作,请代表们审议。

五年来,校友会理事会在母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代表的支持和帮助下,本着"加强联络,增进情谊,弘杨传统,服务校友,为母校的发展多做贡献"的宗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帮助和组织校友聚会,增进校友间的联络和情谊

我校校友的聚会活动,主要有春节初五的校友返校日、日常的班级聚会和年级举办的庆典等。

每年正月初五是校友返校日,主要由校友会和母校出面组织,这是我校一年一次的全校性的校友团聚话动。校友会理事会和母校领导对此都十分重视,在放寒假前就开会筹划,从进校门接待到各教室茶水的准备,及环境布置等,都作出了周到的安排。毎逢年初五下午,校友们都会怀着喜悦和兴奋的心情,赶到母校看看老师,看看同学,欢聚交谈。不能来的,也会通过各种形式,向老师和同学问安道贺。2012年春节初五返校日,59届校友举行年级聚会,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厉无畏,因无法前来和同学相聚,特填写了一首《浣溪沙》:"往事重温梦亦真,一番改革一番新,家家团聚乐相亲。元亮审时归梓里,季鹰命驾念鲈莼,登楼常盼会同人。"表达其怀念母校、怀念同窗的心意。每逢年初五这天下午,母校和校友会领导也会到各个教室与校友见面,向大家拜年,恭贺新喜,祝愿来年吉祥。

班级聚会则是校友平时经常性的活动,主要由校友自己组织,校友会协助,提供方便,诸如联系校内埸所及所需的后勤保障等等。班级聚会往往充满着同窗情谊和童真情趣。2013年秋季,54届初三辛班举行聚会,大家久別重逢,感慨万千:"五十九载未谋面,一朝相见情依然;三年同窗虽短暂,老有所乐互关怀"。65届中三丁班部分校友聚会,组织前往浙江富春桃源,游玩三天。一位校友情不自禁,即兴赋诗一首:"状元洞中寻童趣,桃源村里话附中;富春江水深千尺,不及同学相聚情"

年级举办的逢十庆典,是近五年来兴起的大型校友聚会活动。76届校友12个班级于2010年4月举行“情系母校,三十年重相聚”的年级聚会活动,开了头炮。紧接着,61届校友于2011年10月举行了“61届高中纪念毕业50周年”的庆典活动。这两届的年级聚会活动都办得很成功。在2011年11月召开的校友代表大会上,校友会特意请这两届的校友代表作了交流介绍,给与会者很大的启发。有的年级代表会后就留下商议年级聚会事宜。此后,年级聚会、大型的庆典活动,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开展。这几年,每年都有年级举行聚会或庆典活动。59届高三年级在2012年春节初五,举行了大型的年级聚会。65届初中纪念入校50周年庆典、62届高三和中五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73届毕业40周年庆典、64届高初中毕业5O周年庆典、84届高中毕业3O周年庆典等,也陆续举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校友中受到普遍欢迎。最近,74届18个班的校友正在积极筹备毕业四十周年的庆典;75届毕业四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也在紧锣密鼓策划中。

这些大型的年级聚会、庆典活动,都是由该年级的校友出面组织,在校友会理事会的帮助下,在母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举行的。这些年级的逢十庆典活动,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个显著特点。

1、組建班子,无私奉献。

上述年级的大型庆典活动,每次都有一、二个发起人和组织者,并由他们牵头组成的筹备组,进行具体的策划、筹备。年级庆典是一个大型的群体活动,由于头绪多,人员分散,组织起来十分困难,需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庆典活动,从筹备到召开,一般都需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但是筹备组的校友都能无私奉献,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筹备工作中。有的年级仅开筹备会,就达八次之多。65届中三年级的庆典组委会,在筹备之初就确定了"八个一"的工作目标:一个庆典大会、一次大合唱、一张集体照、一次聚餐、一次旅游、一本专刋、一张碟片、一份纪念品。为落实这些目标,组委会还成立八个项目组,明确项目组负责人及工作班子、项目内容等,并规定具体项目完成的时间节点和要求。这些举措,有力地保证了庆典活动能顺利举行。

2,寻找校友,回归母校。

年级聚会筹备工作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人,以班级为单位把本班同学尽量找齐。校友们通过上网查找,媒体捜索,走访同学的老屋邻里,公安系统查寻等多种途径,进行全方位的寻找。65届中三年级在册307位校友,找到243人。其中,中三甲班51位校友全部找到。59届高三丙班的校友,在网上几经周折,找到了阔别52年的盛祖畦同学。当电话联系上后,校友的心都激动万分,久久不能平静。后来,盛祖畦在年级聚会上发自内心地说:“我又回到了母校的怀抱”。

3,加强联络,增进情谊。

年级聚会经过一年左右的筹备,原来班级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的,通过活动都建立起以筹备组为核心的联络网。一个年级5个班、12个班,最多的是73届21个班级,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的联系网络。现在年级要搞什么活动,通过联络网很快就联系上了。班级的联络网也更加完善了,同学之间联系更多、更密切了。61届校友黄震邦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年级庆典活动,满怀深情地说:"当年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社会,50年后又回到这里,大家不分地位高低,知识多少、财富多少,真诚的友谊使我们欢聚一堂"。61届校友嵇林珍,长期在四川工作,命运多舛,曾接连两次遭受创伤。他激动地表示:"原以为自己有病之身只能活到70来岁,如今参加50周年庆典真开心,以后要与老同学多联系,多见面,珍贵友情增信心,起码活到80多。"

4,追忆往事,真诚感恩。

"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感恩同窗",是62届校友、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凯先在50周年庆典上发言的主旨,也是所有出席周年庆典活动校友的共同心声。母校优良的精神文化熏陶着同学成长,使他们深受感染和激励;老师强烈的责任感丶事业心和高尚的师德培养了同学积极向上、发奋图强和正直做人的品格;老师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培养同学探索未知的兴趣,知难而进、永不言弃的精神;同学的好学上进、品行端正、团结友爱、勤俭朴实的品德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校友在庆典活动中纷纷回顾这些往事,感慨万千。65届中三年级校友姜叙伦说:"从成为中学生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人生就深深地打上了附中的烙印。母校和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教导使我们永志难忘,在附中学到的知识和人生的道理是我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校友们纷纷表示,经历了50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大家至今都还保持着当年的童心和纯真,这弥足珍贵。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情、纯情、深情,都是割舍不了的“附中情结”,将永远铭记在校友心中。

二、挖掘校友感人事迹,宣传校友的可贵精神

五年来,校友会通过访问理事,派小记者采访,校友在庆典活动时的发言,以及校友的推荐介绍和报刊上的有关报道等多种途径,了解、掌握、挖掘出许多校友可歌可颂的感人事迹。

62届校友、新疆建设兵团作协副主席韩天航,自小就有作家梦,在校期间写作投稿并获奖。高中毕业后主动要求赴边疆参加建设,在长期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坚持边劳动边写作,成为兵团罕见的多产作家,他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飞天"一等奖。

66届校友,现任华东师大图书馆馆长的陈大康教授是一位红学专家。他为了数淸一百二十回的《紅楼梦》中有多少个虚词及其出现的频率,把原著读了一百多遍,而且一个字一个字地点着读,仔细琢磨,从不隨意看过了事。

61届校友姚丽新在校读高二时曾患了一场大病,难以行走,是班里男生接送她上下学,抬她上楼进教室。瘫痪之后,班里的各科课代表轮流来家里帮她补课,老师还上门来考试。这样就使她康复之后,能如期毕业参加高考,如愿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

73届校友代表在毕业40周年庆典大会上,向大家介绍了一位极平凡而又十分感人的校友任伟良的事迹。73届5班任伟良与13班周国盛在校是好朋友,他们的情谊从附中开始就一直保持着。在人到中年时,周国盛不幸患了癌症。在化疗期间,毎逢周四任伟良就到周国盛家,从四楼把他背下来,陪他到医院去治疗。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不间断。在周病情危重时,他也一直陪伴左右。周不幸去世后,又是任伟良帮助他家处理后事。至今,每逢淸明他还和周的家属一起上坟祭扫。

61届校友张德俭,自己身患大病还一直照顾子女不在身边的龙凤超老师。一次龙老师发急病,近七十岁的张德俭同学一人把九十多岁的老师送到新华医院急诊。她弱小的身躯推着龙老师进病房,不小心碰到一些东西,受到同病房的人责怪。我们的校友张德俭同学很抱歉地说:"这是我的老师,我自己身体也不大好,请大家多关照。"这一番话,顿时让全房间的人都肃然起敬,纷纷过来帮忙。

81届初中校友骆利群,天性聪颖,成绩十分优秀。虽然他上课一听就懂,但从不骄傲,放松自己,仍然瞪着两只大眼,紧盯黑板和讲课老师。初三(上)结束时,他被学校推荐参加中国科大少年班招生考试。过了年,一开学他就参加高三的高考复习。这时高考第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他迎着挑战,参加自已从未学习过的第二轮复习刚开始的测验,结果数理化尽是红灯。但经过四个月的努力,他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当时上海市报考中科大少年班仅录取两名。骆利群中科大毕业后,先是在中科院生化所免试读硕士,后又到美国攻读博士,并从事科学研究。他攻破一个又一个难关,在科技上取得杰出成就,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在校友中,类似以上校友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他们这种艰苦奋斗、严谨治学、互助友爱、真诚助人、敬重老师、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髙尚品质和精神,是十分可贵的,是值得发扬光大的。而这些恰恰是今天母校学弟学妹所缺少的。我们通过《华光报》和校友网,报道了这些校友的事迹,以激励学弟学妹不断前进。

五年来,《华光报》共出版了30期,每期印6000份。除了在校的学生人手一份以外,近4000份寄往本市、外地,以及身居海外的校友。于2011年11月建成的校友会网站,到目前为止,已在网站上组建190个班级,注册人数400人。三年来,登录32万3千余次,点击浏览89万4千余次。《华光报》和校友网,不仅成为母校与校友信息交流的桥梁,成为展示母校建设、发展的窗口,成为校友与校友之间互相沟通的平台,更是宣传校友的感人事迹、高尚的情操、可贵的精神,弘扬母校优良传统的校园媒体,深受校友们的喜爱。

三、做好校友与母校之间的牵线搭桥工作,促进校友为母校的发展多作贡献

我们校友中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智力、精神、资金、信息等,是一个富矿。我们应该开发这些资源,为母校的发展服务。五年来,通过校友会理事会在这中间起到的牵线搭桥作用。校友为母校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1、62届校友杨文瑛一直很关心母校的发展,从八十年代起就在附中设立了晨兴奖教金和奖学金。2011年她又以每年25万元,四年共100万元,捐资母校,作为奖教丶奖学金。

2、77届校友王如珍怀着对母校感恩之情、关心母校的发展。从2012年开始,每年为校友会捐资10万元作为办公经费。当她得知新华初级中学要修建游泳池,又捐出100万元,给予资助。2013年,她又分别捐给初、高中各10万元,设立"源恺王如珍助教金”,期限为五年(2013-2017),总额100万元。

3、68届校友、上海电信公司的陈鸿生十分关心校友会网站的建设。当他得知在网站建设过程中遇到困难,他便通过下属部门,积极协助解决,加快了网站建设进程。

4、为了激励学生,母校图书馆设立了"校友著作专栏"。五年来,有20位校友向母校图书馆捐出自己的著作共计128册。他们是:(按赠书时间先后为序)赵长天,许恩珠,陈卫平,孙光萱,吴兴意,陈大康,丁海椒,胡敏华,郭耀东,范伟达,雷昭声,向隆万,袁永根,孙立坚,苖向阳,盛汉淸,张森根,胡天培,韩天航,周斌等。

5、有多位校友为母校师生和校友开设讲座,深受欢迎。79届校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为母校师生员工,作了“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解读”的报告;84届校友钱文忠教授为母校学弟学妹们作了“学习是最美好的”演讲;59届校友袁永根利用暑假为母校部分教师开办“系统思考与系统动力学”的专题讲座,为期八天;62届校友、毛主席医疗小组成员沈忠仁为部分校友作健身养生知识的讲座并为一些校友看病、解决疑难问题;54届校友、外交部高级翻译周斌多次为校友和母校师生作有关我国外交事务的讲座;58届校友、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向隆万向母校师生作了“不应忘却的历史:东京审判”的专题讲座。

四、加强理事会的建设,充分发挥理事作用

在2009年11月14日的校友代表大会上产生了39名理事,组成了本届校友会理事会。在2010年2月召开的第二次校友理事会上增补76届校友朱宏光为理事,共计40位理事。根据校友会章程,理事会选举产生了会长陈步君;副会长吴传发、项志良、陈剑波、杨文瑛、叶骏、钱文忠;秘书长 孟佳敏,副秘书长唐家乐、徐赋葆,并由他们组成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主持校友会的日常工作。五年来,常务理事会共举行了43次会议,讨论和布置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原秘书长孟佳敏调离师大一附中,后由附中校办主任傅志良任秘书长;原副秘书长、《华光报》主编徐赋葆因年事已高自己提出辞职,后由胡锦城担任。

常务理事会十分重视与理事的沟通与联系工作。五年来,召开理事会全体会议9次,联谊活动6次。在全体会议上,常务理事会都向理事通报近来的工作情况,并提出下阶段工作意见。在会议上,理事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常务理事会都作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有的马上被釆纳实施。在第二次全体理事会上,有理事提出,校友会的主要工作在于"联谊"和"服务",重在活动,贵在推动,具体在带动,这对我们加深理解校友会工作的意义颇为有益。建立校友会网站是第一次理事会全体会议上,部分理事提出来的,常务理事会商议决定,先进行调研,后出方案。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附中校友会网站作为"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再次被提出来,并明确由当时秘书长孟佳敏牵头负责。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华东师大一附中校友会网站"终于在2011年11月䢖立了。  

每逢春节,校友会理事会都给校友代表、理事和顾问寄贺卡或贺信,表示慰问。常务理事会同志在五年里共访问理事29名,有的到理事工作单位,有的到理事家里,也有的请理事到母校。我们还探望了患病的理事和校友。通过以上活动,加强了相互了解和联系,增进了校友会理事会的凝聚力。

校友会理事会十分重视发挥理事及代表的作用。校友代表和理事除了联络和组织本班校友活动外,也是年级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76届的朱宏光,59届的方正、陆继椿,61届的仇国平、张良仪,62届的陈凯先、杨文瑛、吴国平、刘克立、徐忆诚,65届中三年级的叶骏、庄梅春,73届的赵剑耀、顾国忠,64届高中初中的陈宗义、唐家乐、李蒸等校友在年级聚会或庆典活动中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使活动完满成功,受到校友的称赞。许多代表和理事平时非常关心母校,积极做校友为母校服务的牵线人。不少理事、代表、校友还十分关心《华光报》的出版,不仅自己投稿,还积极组稿。如59届理事方正,自己眼睛不好,除了自己积极撰稿,还帮助组稿、改稿。正是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每期《华光报》都有6、7篇校友的文章。不少校友代表和理事还纷纷表达了要为母校服务的意愿。如81届校友、理事、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为此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

五、校友会财务收支的情况

校友会的工作得到广大的校友的关心和支持。五年来校友会共收入434288、30元,其中包括校友的捐助、会费和银行利息;支出405139、73元。这些收入主要用于《华光报》的出版、发行、邮寄及校友会的办公支出。五年来,每年会计事务所对校友会的财务都进行审计,他们认为我们提供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最近一次(2014年2月20日)审计意见认为,上海巿虹口区华东师大一附中校友会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上海巿虹口区华东师大一附中校友会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3年度的经营成果。

通过以上五年工作的回顾,我们深深认识到,校友会的工作必须以"加强联络,增进情谊,弘扬传统,服务校友,为母校的发展多作贡献"为宗旨,牢牢抓住"联谊"、"服务"两个主题,必须加强校友会理事会的建设,增强凝聚力,充分发挥校友代表和理事的作用;必须把校友聚会活动作为加强联络、增进情谊的主要形式;必须挖掘丶宣传藴藏在校友中间的感人事迹和可贵精神。

各位代表,根据校友会章程,理事会每届任期五年,本届理事会任期己满,十分感谢各位代表对本届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新一届校友会理事会,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校友的联络网。

校友联络网是联系校友主要渠道,经过五年的努力,特别通过年级聚会和庆典活动,联络网比过去扩展许多,但是还不平衡。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年级比较好,九十年代比较差,2000年以后的更薄弱。有些年级,甚至至今还是空白。针对这种情况,要逐步补齐,逐步完善。

2、进一步提高校友联谊活动的水平。

目前己経开展的班级和年级的活动中,都做到了加强联络,增进情谊,达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在这个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水平。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可通过微信、短信、电话、书信等多种形式,加强联络,在弘扬附中传统,为母校发展提供服务上多作努力。

3、爱护和鼓励开展年级的庆典活动。

年级庆典活动是近年兴起的校友活动,办得都很成功,校友普遍反映很好。但年级庆典活动费时过长,基本需要一年左右的准备。而且筹备工作繁复,组织者很辛苦。为了使这项活动能持续下去,必须爱护组织者的积极性,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年级庆典的组织工作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使以后的组织者,少走弯路,提高工作的效率。

4、进一步挖掘和宣传校友的可贵精神。

我们在五年工作中深深感觉到,我们的校友在祖国各行各业都有卓越的成就,在平凡岗位中有许多感人的事迹和可贵的精神。我们应该继续通过访问、采访,通过聚会活动,通过报纸、网站等途径,尤其希望各位代表、理事,能多多提供各种线索,进一步挖掘和宣传校友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的精神。

5、协助母校组织好建校90周年的庆祝活动。

在母校的统一领导和布署下,积极献计献策,搞好母校诞辰90周年庆祝活动。

各位代表,附中有着輝煌的过去,在历任领导和历届校友的努力下创造出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我们要借着庆祝母校90周年诞辰的契机,弘扬母校的优良传统,发杨校友的可贵精神,为创造附中未来更大的辉煌作出贡献。

上一条 华东师大一附中校友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组成名单
下一条 给全体校友代表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