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止的接力赛——在校庆九十周年庆典上的诗朗诵(本校退休教师  67届高三乙班  李蒸)

2016/1/2

永不停止的接力赛

 

——在校庆九十周年庆典上的诗朗诵


本校退休教师  67届高三乙班  李蒸

 

  

  

                        


                             

这是一条神圣的跑道,


这是一场进行了九十年的接力赛。



记得第一次站在跑道边,


我还是梳着两条辫子的女孩——


懵懂,好奇,紧张,兴奋,


满怀着期待。

 


跑道上很多老师,


有的严肃,有的和蔼,


有的风华正茂,有的两鬓花白,


他们目标一致:把师德和学识传递给下一代。


 

                   廖康民老师传递无私的大爱,


有教无类,对每个学生都平等看待;


张瑜老师传递最美的教态,


讲课如同母亲对孩子娓娓道来;


李能贵老师指导我们与苏联学生通信,


学习俄语变得轻松愉快;


听庄国荣老师的地理课,


我们身在教室却把世界装进胸怀;


张正大老师清晰的板书和风趣的语言,


让物理公式也显得生动出彩。


还有沙静娥老师的化学课,


秦正文老师的生物课,


储德老师的体育课,


沈晓老师的音乐课,


周大融老师的美术课……


一切的一切,


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我们的课外生活同样丰富多彩:


节目排练,烧烤聚餐,游泳,球赛……


所有活动,


班主任放手让我们自己安排。



林树清老师组织少先队员夏令营,


从形式到内容都别出心裁;


陈步君老师指挥共青团员大合唱,


歌声回荡在上海音乐厅的舞台。

 


然而跑道上空也曾出现风暴和阴霾,


教书育人的老师竟然遭到无妄之灾!


那是殃及整个民族的巨大祸患,


让老师和学生都深受其害。



当乌云散去时,


文化知识重获青睐,


老师们无怨无悔,


继续这场接力赛。



终于,我也举起沉甸甸的接力棒,


站上了三尺讲台。


要把师大附中的人文精粹,


传递给我的下一代。



面对和我当年同龄的学生,


我的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


老教师向我传授经验:


语文教学不少功夫在课外。



于是我和学生——


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春天去西湖泛舟,


听早莺啼叫,看乱花迷眼,


大好春光让我们心潮澎湃。



读屈原的《橘颂》,


秋天去东山赏橘,


吟诵了“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学习诗人忠贞的爱国情怀。



读姚鼐的《登泰山记》,


寒假去爬泰山,


体验“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观赏“半山居雾若带”。



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去滁州瑯琊山,


想当年作者与民同乐,


看眼前“日出而云霏开”。



啊!


每一次的主题班会,


每一期的班级墙报,


每一年的迎新联欢,


每一场的辩论赛……


都为了使学生们成长得更好更快,


都为了给这条神圣的跑道增光添彩。


每当有所收获,


我都要感谢老师,


是你们给了我无比幸福的学生时代!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请让我代表所有的同学,


向老师们深深地鞠个躬,


表达我們无上的敬意和无尽的爱戴!



如今,


我的学生也站在这条跑道上,


高高举起那接力棒,


她将继承师大附中的光荣传统,


勇于创新,开启未来,


她将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培育更多研究型的栋梁之材。



这是一条神圣的跑道,


这是一场进行了九十年的接力赛。


沉甸甸的接力棒上


还留有开拓者廖世承先生未竟的愿望;


沉甸甸的接力棒上


寄托着陆善涛老校长殷切的期待……


正是这众多领跑者一代又一代的传帮带


铸就了华东师大一附中卓尔不群的品牌——


华夏有人才!



这是一条神圣的跑道,


这是一场进行了九十年的接力赛。


请相信,


只要人类尚存,只要文明还在,


                   这就是一场永不停止的接力赛!


上一条 感恩  2015----本站2016年元旦专稿
下一条 贺    信(中共虹口区委书记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