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相聚丰收日——64届中三戊班师生共庆七十岁生日
2016/12/25
七秩相聚丰收日
——64届中三戊班师生共庆七十岁生日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我们在丰收日酒店共同庆祝七十岁生日
2016年11月24日,我们64届中三戊班师生,在四川北路盛邦大厦丰收日酒店聚会,共同庆祝自己的七十岁生日。这天恰逢感恩节。
吴融,为了感谢多年以来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关怀和帮助,特意定做了18英寸的二层大蛋糕,向大家深表谢意。
吴融特意定做的二层大蛋糕
大蛋糕上裱有“七秩春风 一堂和气”和“华东师大一附中64届中三戊班师生”题字。班主任童明友老师的名字卡片插在中间,旁有“70”生日蜡烛。26位到会同学的名字卡片插在26朵玫瑰上,围绕在童老师周边。
蜡烛燃起,在乌娓娓同学的领唱下,大家齐声同唱生日歌,为自己庆生,为自己鼓掌,为自己干杯!
(左起)童老师将自己的新作赠送给吴融、大雷夫妇
吴融有感而发:“七秩春风,一堂和气”表示我们集体过70岁生日,洋溢着好班风,好校风,尊师之风,如沐春风;我们今日济济一堂,正如当年的附中课堂。现在的欢聚一堂,充满祥和美好的气氛。
吴融当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文工团排练时不慎摔伤,造成截瘫。她的丈夫大雷不离不弃,数十年来精心贴身照料,是她24小时保护神。凡是我们班级举行活动,都是他把吴融推来参加的,因此他是我班名副其实的资深女婿。从黑龙江调到武汉,吴融凭借自己的顽强毅力,不顾伤残,考出了英文、设计制图等自学大专文凭,被武汉青山船厂接受,坐着轮椅去上班。她的女儿秉承母志,从武汉大学毕业后,现在上海一家外资银行担任高管。吴融夫妇得到女儿的资助,生活宽裕了,就想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情此谊,让大家感叹不已!
从新西兰专程赶来的于胜海同学是五十年来首次与大家相聚
(左起:陈培元、于胜海、童明友老师、徐越伟)
特意从新西兰专程赶来的于胜海同学是五十年来首次与大家相聚。他赴海外二十余年,如今父母已逝,又是独子,上海已经没有亲人。想不到回来还有这么多亲切的同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令他感慨万分!陌生而又熟悉的少年伙伴相互印证了我们纯真的青春年代。
于胜海从新西兰带来了珍藏多年的威士忌,为宴席带来了更多的喜庆,人人脸上带着欢乐,笑语不断。随后,细心的于胜海还把特意带来的新西兰绵羊油分发给大家,让大家抹淡岁月的刻痕。
徐越伟不是我班同学,低一届,但与于胜海是好朋友。他回沪后,遍寻于胜海多年,经过住同一小区的我班同学邬杰彦关系,今天也来参加我班的聚会。老朋友,老校友相见恨晚,大家格外亲热。
于胜海(左)和陈培元分别多年终于在母校“会师”
朱锦霞同学的丈夫、原中三丙班的陈培元和于胜海同年参军,是战友。分别多年后,得知于胜海在新西兰的消息后就赶忙告诉我班微信群,为于胜海的“归队”立下一功。
师生共同举杯庆贺
童明友老师从教50年,一直守在初中语文教学阵地。从原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师大的前身)毕业后,他第一个带的班就是我班。如今桃李满天下,还坚持在原来的教育岗位。具有资深教学经验的童老师,现还是虹口区初中语文研修中心的成员,且笔耕不辍。最近童明友老师又写出了一本新书:《古文观止——百段浅读》。他的女儿童文特地把此书送到饭店分给大家。
童老师为沈仪签名赠书
大家喜获新书,纷纷让童老师签名拍照留念。
班长何建中以从容的声调,幽默的语言主持了会议
班长何建中以从容的声调,幽默的语言主持了会议,获得了一片片笑声。每次班级活动,都是由他和班级的其他热心同学付出很大的精力来做筹备工作,真是一名好班长。
在中州路102号大门口集体合影留念
获悉中州路老校区的大门将为衡水路拓宽移位。大家再次来到熟悉的中州路102号大门口,拍集体照留念,并跨进校门,在操场上,教学楼下留下经典的校园集体照。
教学大楼前最经典的集体照
大家依依不舍的告别,互道珍重,期待下次再见!
(64届中三戊班 沈 仪 撰文
刘承高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