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建校百年倒计时400天 ...
2024/4/17
回报母校培育之恩  ...
2024/4/13
傅雷诞辰116周年  追...
2024/4/10
忆恩师陈大康先生(民盟华东师范...
2024/4/4
 
新闻资讯
忆恩师陈大康先生(民盟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常务副主委  黄晨)
发布时间:2024/4/4 本文共阅读 610 次

深切缅怀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大康先生

《上海民盟》编者按: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中国小说史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大康先生于2024年3月7日永远离开了我们。他是深受师生爱戴的“大先生”,用量化方法研究《红楼梦》等小说,在学界广受关注。他曾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等职,对学校盟委的工作尽心尽力,发展了陈群(现民盟中央副主席、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黄晨(现民盟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常务副主委)、陈毅华(现民盟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秘书长)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加入民盟。黄晨曾长期在陈大康先生的指导下开展盟务工作,让我们通过她撰写的纪念文章,一同缅怀陈大康先生。

忆恩师陈大康先生

民盟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常务副主委  黄晨

1.jpg

陈大康

(1948.12.8——2024.3.7)

陈大康先生是我的人生导师。

1994年初,我有幸加入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大家庭。作为一个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有幸和一群学术大师一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先生。他是中文系首届基地班的导师,我经常与他讨论如何安排基地班的课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前期导师,先生受到喜爱古典文学和明清小说的学生们的追捧。每当被问及如何安排最佳上课时间时,他总是说“随便你们”,或者“还是上午的第一、二节课”,因为上完课后他可以继续进行其他事务和科研工作,这样的时间利用率很高。对于我这样的教学秘书来说,有人自愿上早上的第一、二节课对我们的工作是很大的支持。我对这位老师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后来先生被任命为古籍所所长,但仍然在中文系指导古代文学博士生。他和我们办公室的研究生秘书交流,一起讨论学生事务。在这个过程中,先生看到我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喜欢在闲暇时间看看小说,并对一些小说和影视剧谈点看法,渐渐对我有了一些初步的印象,也有了相互了解。

2.jpg

1995年3月,先生问我是否愿意加入民盟。因为家中有民盟盟员,经常收到《上海盟讯》,我也认真阅读过报上的一些消息和“大块头”文章,对民盟组织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非常感谢先生的邀请。特别是看到先生作为当时校盟委会副主委,陪同当时的主委何声武先生在暑假“三伏天”走访老盟员的情景,我觉得加入民盟一定是此生最为重要的一件大事。于是,在先生和张德林先生的介绍下,1995年8月,我加入了民盟,终于成了“有组织的人”。

加入民盟后,从图书馆调入中文系的陈毅华同志和我一起接受先生的亲自“带教”。从平时的盟务工作会到年终的总结会,先生总是以他平静的口吻极其耐心地指导我们。现在想想,那真是我们的荣幸。

由于当时盟组织基层活动经费较少,好不容易经先生“化缘”而来的经费必须花在“刀刃”上。有一年年底,因为我和陈毅华都不会骑黄鱼车,先生亲自“掌舵”,从离学校几公里之外的大卖场买来奖励优秀盟员的奖品。寒风中,先生骑着载满物品的车,我们负责推车,进入校园后,他埋头一路骑车,头上满是汗珠。

先生经常对我们说:只有干出名堂,才会有应有的“地位”。他经常和我谈起他读书、工作中的一些事情,要我们不要计较一些琐事,不要拘泥于目前所得到的“光环”“荣誉”,要为组织发展的长远考虑。他带领我和其他盟员一直都在为学校的盟务工作想方设法,把愿意做盟务的盟员“推出去、提起来”。在担任校盟委会副主委和主委期间,他和领导班子一起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让华东师范大学盟委会在那段时间里成为上海高校盟务工作的一面旗帜。他却从未为自己要过任何荣誉,而是默默地托起我们这些后辈。

先生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充分利用自己担任系、所的行政职务,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在专业学科发展、高校师资、科研经费等方面撰写了高质量的社情民意,多项建言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市级领导的批示,为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jpg

时任上海市长杨雄向陈大康颁发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聘书

经过几年的锻炼,先生把一些重要盟务材料转给了我,希望我能为民盟工作继续出力。被老主委委以重任,我是忐忑不安的,唯恐辜负先生的期望。先生时时鼓励我只要用心去做,不怕做不成事情。后来在盟务工作中,一旦有了疑惑,我就会请教先生,只要把问题阐述清楚,他总能给出很好的建议。在先生手把手教导和细心培养下,我由一名普通盟员,成长为校盟委会的秘书长、副主委和现在的常务副主委。

先生平易近人,但一旦发现问题,也会找适当的场合批评指正。有一次,我和协助工作的同志因为一件小事而较真起来,先生当时看在眼里,事后把我拉到一处人少的地方,指出我过分较真的行为,让我再一次对先生肃然起敬。此后我每次向他汇报工作,从不避讳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先生都会毫不留情地给我指出不足,并给出整改的意见。

今年3月,新学期第一天,我就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到他办公室,与他预约见面的时间。如往常一样,他欢迎我去。76岁的先生,仍然神采飞扬。先生在听取盟委会近期工作情况后,语重心长地说:“要多多发掘盟内的好苗子,分担一些你们的工作。”当我把今年的工作设想告诉他时,他连连点头,并嘱咐说,想着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他说自己现在每天都很规律,上午3小时是专门的写作时间,下午和晚上是看材料为第二天写作做准备,同时也要接小外孙,趁机活动活动,让脑子休息休息。先生思路敏捷、谈笑风生,只是有一点牙痛困扰,我说还是要早点去看牙医,方便咀嚼。离开办公室时,我对先生说,过些时候再来汇报盟的工作。

可就是那一次见面,成了永别。

难忘恩师,愿先生在天堂平静、安详。

在本文发表之际,收到好消息:民盟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在民盟中央组织工作会议上荣获表彰,并被授予盟中央先进基层组织的荣誉称号。这无疑是对我们所有人的极大鼓舞和肯定。我想,大康先生在天国也一定会感到欣慰和安心。

(原载4月2日《上海民盟》)

本站按:我校66届中五甲班校友、校友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陈大康永远离开了我们。在陈大康校友追悼仪式上,一附中和一附中校友会敬献了花篮以表深切悼念,近期的《校友通讯》也刊载文章(见第30期《校友通讯》第三版)予以缅怀。今天本站再援引民盟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常务副主委黄晨老师的纪念文章,作为陈大康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她的口吻再显恩师的形象与风采。

4.jpg

陈大康校友中学毕业于文革开始,接受了中学阶段的全程教育。虽然因为文革爆发而没能及时升入高校深造,但赴黄山茶林场及后去彭浦机器厂当工人十年后,在恢复高考的首年即以优异成绩被复旦大学数学系录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在数学系本科毕业后,又被华东师大中文系录取为研究生,随后历任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华东师大图书馆馆长等职,被称之为“数学系毕业的中文系博导”。陈大康校友能有如此奇异的履历,取得如此有影响力的业绩,与他的后天努力分不开的,更与当年附中学生所接受的全面发展教育分不开的。在一附中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附中田径队跳高运动员、62届高三甲班校友邓乔彬考取华东师大物理系后,几破华东师大跳高记录,保持上海高校该项记录达15年之久,后又考取中文系研究生,被评为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成为诗词书画理论家;还有62届中五己班贝新祯校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被分配到西北边陲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由华东师大物理系毕业生改教文史专业。他面对隔行的科目,凭着中学期间打下的扎实功底,把文科专业教得风生水起,还为新疆学术界开辟了一畦碧绿的《逻辑学》学苑,在全国逻辑学界名气大振,担任了中国逻辑学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获得者;再比如,当年附中曾有多支项目的运动队,据不完全统计:附中上世纪六十年代运动队中就有跳高成绩优异的刘苏征同学(64届高三丙班)考进了二军大,参与学校体操队夺得区锦标赛男团冠军的李维康(64届高三乙班)、沈文龙(64届高三甲班)及田径队投掷运动员史庭宁(65届中五乙班)先后考进了清华大学,考进其他名牌大学的更多……

正是因为附中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教育教学中实行学生全面发展的种种举措才培养出了许多多多陈大康这样的学生……

创立百年的附中正处在重振雄姿的起步阶段。

我们怀念陈大康等诸校友,就是要唤回附中的原始精髓。

愿附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康大先生”!

 


 
 
 
2010-2021 @ 华东师大一附中校友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616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1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