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林学的故事》----——53届高三戊班祝宁校友

2017/11/5

《我与林学的故事》

——53届高三戊班祝宁校友

《林业之歌》(请点击播放)

我站今天转载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的《林苑话廊》(第五期),介绍我校53届高三戊班校友、东北林业大学祝宁教授讲述《我与林学的故事》。

祝宁,浙江杭州人,1935年8月生,中共党员,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3年于华东师大附中高三戊班毕业。受班主任芮乔松老师的影响,他立志要从事林业。当时家人曾劝他报考南京或浙江林学院,但是他认为中国的林业资源非东北莫属,便执意报考并被位于哈尔滨的东北林学院录取。1957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林学系,留校任教,曾在东北林学院帽儿山试验林场从事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后到学校任教。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森林经营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祝宁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种群生态学,曾主持、参加多项国家自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林业部(局)研究项目,发表有关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翻译《植物种群生态学现状与进展》,《植物种群生态学导论》,《森林生态学》等专著和教科书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他主要从事城市生态和城市林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九·五”,“十·五”攻关专题两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原报道如下:

标题.jpg

2017年11月1日(周三)下午两点,《林苑话廊》(第五期)在主西楼104报告厅召开,主讲嘉宾是祝宁教授。

祝宁.jpg

祝宁教授

一头银发,但却精神焕发;一件薄袄,但却心怀热忱。

2.jpg

会场座无虚席

在林学院师生的热情等待下,一位满面笑容的老人走进了会场,这就是今天的主讲嘉宾——祝宁教授。祝老站在这方他浸润了一生心血的讲台上感慨万千,满怀深情的话语把师生们带入那一段六十四年之久的东林生活。

祝老缓缓站起,拿起话筒:“我当老师惯了,我认为当一个老师就应该站着为学生讲话,这是一种尊重。”并善意拒绝身边人员的劝解,全程90分钟坚持站着为师生们做这次报告。全场师生们肃然起敬。

3.jpg

祝宁教授坚持站着为学生讲话

祝老笑容可掬,用和蔼的语气说:“今天我非常开心能与老朋友、新朋友们见面,咱今天就是聊天,讲一讲我在东林(东北林学院的俗称,下同)度过的六十多年,我如今八十多岁,在东林生活了一辈子,所以别人都是一路东林情,而我则是一生东林情。”语罢引起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讲起在东林的日子,祝老有着众多感想,他给大家展示了一些东林同学毕业六十年聚会的照片,今年他们毕业60周年,学院在听闻此次聚会后,特地向57届校友赠送庆祝蛋糕和花束,祝老一直心存感激。

毕业60周年.jpg

祝宁校友(右三)和东林同学共同纪念毕业六十周年

遗憾的是在这次聚会中并没有全员齐聚,有的人已经与世长辞,祝老感慨万千,将精心制做的“我们曾经年轻过”照片集分享给到场的各位。

祝老介绍自己与林学一步一步结缘的经过。祝老从小便对林学很感兴趣。初中的时候,地理老师为学生们讲述森林的故事,长辈们也曾向他介绍东北林区的无边无际,让祝老心向神往。身处上海的祝老憧憬着东北的林业研究,高考后如愿进入东北林学院林学系专注林学,在研习林学的道路中他逐渐产生了要以此奋斗一生的想法,开始了与林学一辈子的情缘。

6.jpg

开始了与林学一辈子的情缘

祝老介绍道,由于建国初期,林学发展并不受重视,同届同学中不少人不愿学习林学,甚至拒绝佩戴校徽。当时刘达院长向新生做了一次让他们坚定学习志向的报告,要求“理直气壮的学林!”,并且以“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做‘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林学人,同时也是新中国的艺人”作为同学们座右铭。

祝老向师生们介绍自己学习生涯的乐趣,课余活动多,老师教育有方、非常负责,所以祝老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大学生活,然后紧接而来的就是辛苦的实习生涯,提起当年的学习生涯和实习生涯,祝老忆起许多趣事,引得在场师生阵阵欢笑。毕业后大部分同学都进了东北的各大林场的基层,为林学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而那些人是我们作为新一代林学人学习的典范。

5.jpg

祝宁在深山林场工作

在毕业后,祝老写信自愿上帽儿山工作,在帽儿山的工作并不轻松,在新垦耕种,自建房屋等等。其中“人拉犁精神”就来自于切身处地的真事,干活累的时候“弯腰直不起身,直身弯不下腰”。为了自建房屋向当地老乡学习,在深山里辛苦的伐木,渴了就吃雪,累了就躺在砍下的树上,这样慢慢的帽儿山的生活也逐渐改善。

祝老提起自己的老伴,十分自豪。她创建了园林学院,为事业付出了一生,在育种实验中,由于受到了大量辐射,罹患癌症,矢志不向病魔低头,即使患病期间也一直坚持工作,甚至在刚结束第三次大手术后就返回学校继续潜心工作。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一位林学人都应该拥有的为事业奋斗的精神!

祝老在结束自己的教育生涯过后就一直致力于城市林业的研究和对教育的督导,多次出席重大会议并发言;在教育方面,他经常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如何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要求老师能够为学生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是老一辈林学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余热。

祝老在最后向师生们说:“我也曾经年轻过,这些发生的种种就像在昨天刚刚发生,我在东林度过了3/4的生命,我不单单学习到了知识,我还学习到了如何做人,我还学习到了如何做事,这里充满希望,这里充满爱,在这里我实现了人生目标。”,祝老表示现在大家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是国家各项发展成果的践行者和受益者,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新一代林学人理应在这个过程中有责任,有担当。

听了报告,年轻一代的林大学子深受教育。他们纷纷留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祝老须眉皓然,精神矍铄,耄耋之年仍坚守着于三尺讲台之上站立授业的原则,为教导新一代林学人开足马力,为绿色理想仆仆奔走,令人动容。”;

“老一辈林学人秉持着浪漫诗意却豪情万丈的怀想,怀抱对林学深挚的热爱,为林学事业殚精竭虑。那坚毅的林学精神在奋力生长,林业前辈的实践与思想,闪耀在森林里、在绿水青山间、在广阔大地上,汇入人类生态文明的史诗中,在代代学子的接力中万古不朽。”

“祝老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虽然当年的情况已今非昔比,那份刻苦、那份努力、那份执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唯有把绿我河山作为奋斗方向,方不负前辈们的殷殷期望。”

林学前辈不畏苦难,为一份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一份责任付出自己的心血,用坚实的臂膀擎起了林学的苍天大树。

他们——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是我们永远的标杆!

努力的前辈,可敬的前辈!

ae9b8ce27cf065fd9100e34a74bf6700.jpg

(原创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团委)

(根据57届高三乙班祝宜校友提供讯息)

 

 

 


上一条 萌童中三甲 相聚丁酉秋——记64届中三甲班金秋聚会
下一条 新华初级中学将举行建校二十周年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