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台寫生畫展的回憶——复兴画风 (4)(66届中三丙班  张复兴)

2019/11/11

訪台寫生畫展的回憶

复兴画风 (4)

66届中三丙班  张复兴

1.jpg

一九九四年秋,經台灣《中國時報》著名記者周野的聯繫,上海《勞動報》社記者壽光武、王倜、陳金海和我,在總編輯顧行偉的帶領下,對台灣進行了約一周的考察和訪問。

熱心而幹練的周野,開著越野車,幾乎帶我們走遍了寶島。當時兩岸還末三通,大陸尚處在改革開放初期,而台灣因經濟快速發展被譽為亞洲四小龍,訪問期間所見所聞對我們思想觀念、視覺印象的衝擊和顛覆委實不輕。回到上海後就想將訪台時的這種印象感覌用畫面記錄下來,傳遞給讀者。我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根據當時的速寫和照片,創作了五十多幅展示台灣風情的中國畫作品。報社非常支持我,用了一個整版的篇幅選登作品,總編輯顧行偉還專為此撰寫了短評,他寫道 : 張復興的訪台寫生作品"以虛實交融的表現手法,展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構圖效果。每一幅畫極具散文韻味,淺顯而不失深邃,虛淡而不失濃郁,‘蘭嶼小景'表現了‘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荒幽之美,曰月潭的晨光和晚唱,從晨起到夕歸,畫面上從蕭瑟之意到盈實之景,色調上從冷到暖,表現了生活創造的內涵,‘基隆舊城'和`小鎮風情'則恰當運用色彩,透出都市的現代氣息……。"

2.jpg

市總工會、新聞媒體的領導以及書畫家們參加了畫展開幕

與此同時,經過精心的籌備《張復興訪台寫生畫展》於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六曰在朵雲軒開幕,時任上海美協主席沈柔堅為畫展題寫了會標,市總工會和新聞界的老領導楊森、馬達、王維、賈樹枚等,以及書畫界著名畫家錢行健、喬木、陸一飛、胡振郎、湯兆基等都參加了開幕式,觀者絡繹不絕,畫展取得了成功,不僅上海的各媒體都進行了報導,《人民日報》海外版,《參考消息》,台北的《中國時報》等也都刋發了消息和作品。

3.jpg

同仁壽光武訪台途經香港留影

這個畫展也許是大陸畫家的第一個訪台寫生畫展,於我也是藝術生涯中第一次個展,有着很多非同尋常的意義: 畫展中意想不到售出了多幅作品,促使我的繪畫較早地進入了市場; 訪台寫生的作品,今天看來無疑還存在許多不足,但我嘗試在國畫中運用中西結合的方法,卻十分順手,相得益彰,在日後的創作中逐漸成為我的主要手法和畫風。訪台畫展儘管過去了二十四年,但至今回想起與此行有關的人和事,仍然心存感激,故提筆寫就此文以釋懷。

2018年元月 於上海朱墨齋

4.jpg

我(左二)与勞動報總編輯顧行偉、記者陳金海、王倜合影


5.jpg

台北中山堂遠眺

6.jpg

金蛇狂舞(台北高速)

7.jpg

雨港基隆

8.jpg

阿里山密林

9.jpg

台北晨曦

10.jpg

日月潭唱晚

11.jpg

南方小鎮

12.jpg

愛河之夜

13.jpg

高雄一瞥

14.jpg

蘭嶼海岸

15.jpg

雅美風情

16.jpg

台北市贸中心

《阿里山的姑娘》(演唱 邓丽君)

 


上一条 己亥年庆古稀寿记(66届中三己班)
下一条 我和我的一附中学生们(原光华附中及一附中教师、华师大二附中退休教师季振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