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59届高三年级毕业六十周年】原创60载、奉献百千亿——我的另类成才之路(59届高三丁 殷 匠)
2019/12/29
【纪念59届高三年级毕业六十周年】
原创60载、奉献百千亿
——我的另类成才之路
59届高三丁 殷 匠
在普天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的前夕,我荣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我深切地感恩母校华东师大附中和老师们对我的培养!
回顾我的成长道路,是一条另类的成才之路。请允许我慢慢道来:
高中时代开始与钢结下不解之缘
我1956年9月进入华东师大附中高中,分在丁班。1941年5月1日出生的我高中毕业时由徐 昉改称殷 匠。
1958年秋,我和同学们去上海郊县宝山杨行参加秋收秋种和钢厂基建劳动。不曾想就此开始了我一生与“钢”结下的不解之缘。
上海第五钢铁厂(以下简称上海五钢)创立于大跃进年代的1958年4月。当年国家为了发展军工用特种钢,专门在上海建立了这家研制和生产的企业。我有幸参加了上海五钢转炉车间的基建劳动,我们班级许多同学都去了。
1958年,我(前左四)和老师、同学们参与上钢五厂基建
1958年秋我们去上海郊县宝山杨行参加秋收秋种和钢厂基建劳动现场
直面淞沪旧战场上随处可见的白骨和弹药,震撼了我年轻的心灵,触发了为祖国发奋的意愿。
操作工/工程师/科学家:另类途径的原创和奉献
从1944年4岁到上海起至今,我已经度过为新中国诞生、巩固和壮大添砖加瓦的75年,近日荣获建国70周年纪念章。作为操作工出身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系超强海工附件和特殊钢跨行业专家,正高级工程师,兼职教授,兼职同声译员;享国务院津贴,上海市劳模;中外跨学科频繁学术交流和合作逾30年,曾任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学会非调质钢副主任学术委员,第二届宝钢学术委员,第四届宝钢集团技术业务专家;主持中-英-日大科学实验。先后在上海五钢-宝钢特钢、亚星锚链、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工作,现任兴澄特钢首席专家,兴澄-亚星锚链首席科学家。
经各大学多位教授和单位推荐,又通过科学院院士主持的7位教授近2小时的附加答辩后被清华大学录取,1992~1998年博士学位课程毕业,于199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我走的并非常规发展之路,经历的是上海五钢创办的冶金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1962年毕业→1970年代前后,包括文革期间主动从事三班倒的有毒有害工种的劳作并研究→1980年代技术工作和夜大研究生课程和外语学习→-工余发现、发明、原创和奉献的另类人生轨迹。其工作兼学习的实际时间以标准工作日计已超过120年。从北坡登上了自己人生的珠穆朗玛峰。
解决的战术和战略层面的技术难题以数百计。若干项技术至今超越国外。亲手生产操作、技术管理,首创的电磁纯铁、合金钢、高温热强合金和构件遍及国内外海陆空、军和民用户。直接和间接创造了以数百亿和数千亿计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财务证明略)。我的虚拟工作室的效果往往超过国外多个研究所。
创建和实施了现场工程师学术化模式,具有整合材料-环境-应力各学科和各技术领域,互动和贯通产业链上下游的能力和临门一脚解决难题的功夫。还协助数个村办小厂从跟随到超越,甚至打破200年老牌企业形成的跨国集团的技术和市场垄断,成为同行业的隐形冠军或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业界最大企业。
科学发现与产品研究互动。从观察异常工程现象到促使发现钢中Ω新相,合作者由此得以发现碳钢百年相变理论的一系列错误;劳作中产生的灵感导致冷变形钢弹性裂纹断裂力学模型的建立,进而掌握复合断裂力学方法挽救了百架战斗机,其后又入门化学断裂力学;用软件计算大量生产数据发现热送锭、坯加热过程中的瞬间热应力;中子衍射法证实了氢对超高强度钢晶格微屈服的影响。相关技术先后得到了改观。
虽然凭借原创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曾获多国家级及其他国内外奖励和军工史记录,由于以有限的人生竭力多作奉献,而不以鉴定、出名和评奖为目的,历年来为课题应急进行而自掏腰包亦是常事。这一切自然得以极大限度地利用了时间。由于大部分难题在立题前已经完成,成效显著的成果的9成以上并未申报或任凭他人取得荣誉之时,我往往已经接手下一个难题了。例如北京钢铁研究总院证明,正是我提供了2类内燃机气阀钢的研究成果而由他人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图3)。进入新世纪,R5级超强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项目特等奖(图4)。我作为第一发明人的授权专利的是核心技术。……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为我的研究成果而出具的证明函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因此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项目特等奖
完成的诸多难题中,含有周总理亲自操办的国际军工项目;政治局常委全体关注的国家战略项目;朱镕基总理领导的上海汽车项目。若干项技术国外至今未能掌握。就解决具体问题的效率而言,我的虚拟工作室往往超过国外几十个研究所。与动辄几亿的耗费和不确定的效果相比,其极微的投入与巨大的产出之比形成极其强烈反差。
今年4月《科技日报》头版报眼的标题是:“我开发出世界最高级别海洋系泊链钢”, 报道了殷 匠团队的事迹:中信特钢集团董事长俞亚鹏指出,系泊链钢著名专家殷 匠率领的团队,开展了坚持不懈的研发工作,攻克了从基础材料到工艺技术到产品应用等多方面难题,终于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R6级系泊链钢,以满足我国新型中深水海洋钻井平台安全、绿色作业的需求,为“国之重器”提供重要的保障(图5)。
《科技日报》报眼“我开发出世界最高级别海洋系泊链钢”
2019年6月18日,中央电视台表彰当代英才人物,中国改革开放贡献人物。高度评价殷匠“与日月兮同辉,伴中国梦同行。命运,曾让他承受太多苦难与挫折,却也给了他勇气和毅力;时代,让他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代功臣,为制造强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念,让他将全部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先是解决了周围束缚钢铁行业发展的现场质量问题,此后凭借自己的胆大心细,多次临危受命,接受挑战,开发新产品,帮助国家度过危机。他如同新中国建设中的一颗闪光星辰,从不因岁月的逝去而消沉,更不因时代的更迭而泯灭,耄耋之年仍然闪耀着自己的光芒”。(获奖理由略)
正如中国船泊报2019年9月18日的评价:“殷 匠攻克难题的驱动力来自堆积的废品和工人的伤亡,中央首长和军方的期待;真知灼见和创造力源于问题-学习-实践的往复和判断数据、工具、文献、专利和信息真伪的过程,总结出影响产品质量的规律”。这或许是技术诀窍和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接近100%的主要原因。有效知识和有效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又形成新的技术诀窍和发明。
2019年6月18日,中央电视台表彰当代英才人物,对我作高度评价
2019年9月30日,新华网以“纪念章获得者殷 匠工业现场原创和奉献60年”为题长篇报道,肯定我顺境、逆境中经久不灭的责任感和矢志不渝、默默奉献的匠人精神。的确,我的创新能力居然在耄耋之年迎来井喷。
国际上唯一的控制屈强比的超高强度海洋系泊链钢及其衍生技术——深海半潜式平台定位和系泊用链钢和大型长链的创制和生产,解决了国家战略项目之一的“海洋石油981”的关键难题。
2007年市委书记习近平和市长韩正在“海洋石油981”签字仪式上
当时在市委书记习近平和韩正市长的直接参与下,2006年应南海形势而立项的国家战略项目“移动国土-海洋石油981”平台,是根据200年一遇的极端气象设计的第6代3000米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原计划全部引进国外技术。而在国际招标中,各国均不能保证庞大系泊定位系统用长链的屈强比这一机械性能要求,中海油2007年底紧急转向国内单位。海工系泊链的性能由钢铁材料决定。作为第一发明人的我高效形成了新型R5级系泊链钢和链的创制成果,随即通过了美国船级社对新标准和产品的认可及批量生产。在系泊力学方面,还发现了挪威船级社标准的错误,及时提供了准确的系泊定位用参数(体积弹性模量值)。
服役至今也已10年的相同型号的俄罗斯“北极星”与中国“海洋石油981” 平台一样,其配备的新型R5级链分别经历了西伯利亚严寒和高氧含量海水;湿热南海16级以上超级台风的极端环境而完好无损。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2011年,(美国内务部网站警报)跨国集团的产品R5级链在墨西哥湾因氢脆导致平台倾覆的灾难性事故。至近年,接二连三的R5级链的断裂。
海洋链也组成舰艇、岛礁必备的锚泊、系泊系统。
另类成才之路
所谓另类,指求知路径,学习驱动力,真知灼见来源,学习、研究和工作的效率不同于传统。
我的求知路径:……华东师大附中-上海五钢半工半读(根据上海冶专校志,1959年9月,新建的特钢企业-上海五钢创建上海冶金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招生195人,设5个专业。1960年改名为上海钢铁工业专科学校,又招新生279人)-工作,解决现场废品、攻克实际难题的劳动、学习和研究-达到本人人生的广度和深度。
我的驱动力的形成?存在决定意识,个人的功利思想受到冲刷,逐步达到以天下为己任,全身心投入解决实际问题的状态。
所谓“迷时师度,悟时自度”。我是以自度为主,师度为辅。自度-针对现场现象,有的放矢,有激活的思维。师度-同事,国内外恩师(图8、9),包括夜校金属学理论班的上海交大教授。
2007年与日本友人兼恩师在东京,
(左,武智教授,新日铁公司董事级专家,日本铁钢协会汽车材料部会长;
右,坂仓教授,日本天皇紫纹勋章获得者)
我在英国牛津卢瑟福实验室与课题组部分人员合影
(国籍自左至右:马来西亚,中国,英国)
我带着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钻研,针对性强,目的明确,逼着自己高效解决现场难题(图10)。
文革十年我在三班倒劳作和工余,在生产记录纸正反面所作的笔记
右侧图是参考日本的应力估计原理,首次使用线切割纵剖比较冷拔量与轴向残余应力值。与硬度、断口同时成为班组现场常用的三种简易有效的土试验法
院校主要担任国家级,省部级和大企业的重要项目。
现场是没有院校所具备的研究条件的,然而现场有最真实可靠的信息。现场工程师如能学术化,即能够有应对工程问题需要的跨学科的准确知识,那么,而且也往往能完成国家级的重要任务。
感受:
工程现象的观察往往会导致纠正理论错误的科学发现;现场工程师一旦接受科研训练,会有更高层次的发挥:非但能够高效解决现场难题而且有可能更快捷、更节省地完成全国攻关和国家863,973型项目,临门一脚解决难题。(不过荣誉往往还是属于技术官僚的);而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更可以产生不凡结果。
妨碍战略任务的难题竟然可以由土方法解决。理论万卷不及真话一句。或者说科学家的研究聚焦往往需要学术化的现场工程师引导。
我在参加工作以后,又掌握了更多外语和专业语言。这是工作广度和深度的基础。在反复的劳作中解惑和工余学习、研究中加深,被实际现象驱动。无用课程或走样知识的无效学习时间比较少。不过相应地,我的基础知识显得薄弱。补充过程中也消耗了不少精力。
原创的技术知识多在国外,二手内容往往走样。甚至国内外的标准文件也是详简不同。外语是现场工程师学术化的重要工具,工程问题涉及诸多学科和行业,不可能都有准确的翻译。语言的掌握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开放的大环境,广播、夜校、工余、实际国际交流都可以利用的机会。
另类途径也是逆风之路。由于是非主流,新的技术打破已有的平衡也必然影响到他人利益……,各种阻力,被打击、藐视、怀疑、甚至被暗算,还有三灾八难都是家常便饭,必须承受。
我创造了同行中多个纪录,至今尚未被打破:在同一企业连续工作50周年;在第一线涉钢逾60年;近60岁获博士学位,再高效发现、发明和创造20年;在广度和深度上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多个工种的技能;科研的投入极少,产出巨大;作为现场工程师,掌握多国外语,频繁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逾33年。参加国内外学术团体5个,交流内容涉及2大类逾10个学科;机密级技术人员解决属于绝密级品种的难题;论文和专利的有效利用率99%;比一般生产企业提前10年应用和发展前沿技术。
母校的阳光雨露没齿难忘
我初中在复兴中学,也有其特色。而从处身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感觉而言,华东师大附中更多温暖,更少势利。我的基础能力,包括人文、自然科学思维和体质,主要在附中形成。
人文-人生目的,创造意识,艺术和逻辑思维;自然科学-数学、化学的兴趣:班主任李厚基,为我们打下了生动而厚实的化学基础;以章质甫为代表的优秀数学老师,与其说他们的授课水平,不如说他们传授的思维方法更让学生终身受益。陈品端老师,她是我们数学爱好者的课外加餐师。对于之后缺少系统深、广高等数学训练的我而言,得到了一些宝贵的自学方法。
也难忘桐城派传人叶百丰为代表的语文老师,功底深厚的顾荩丞老师,还有谢卓卿老师……。一般人语文水平的形成,也就是在中学阶段吧。母语水平直接影响外语学习的效果。这方面可以讲很多故事的。
对孙光萱老师的哲学启蒙印象特别深刻。
……
体质:中州路母校的环形煤渣小跑道,25米游泳池,有胜于无,很实用。这里间或有知名运动员前来示范。高年级的优秀运动员更是我们的模仿榜样。放学后的操场上总有1936年亚洲运动会三铁冠军王季淮老师的身影,我们好多学生也不急于回家,努力汲取他的体育启蒙和运动要点。我就是从旁习得了长跑呼吸诀窍。有几个星期天还由王老师带队参加过校间足球比赛。本人高中体育运动记录:3000米长跑12分钟,100米短跑14秒8,跳远5.20米,跳高1.40米,50米蛙泳60秒。撑杆跳高则是可怜的2.8米。1999年,我已58岁,在能否取得博士学位的关键时刻,一天内往往要上下清华西主楼4楼多次。对付这样的层间距特别高却无电梯的老建筑,必须有充分的耐力。我成功了!
爱好力学和绘画的我当时虽然没有如愿进入清华建筑系。其艺术思维还是不时有利于工作。跳出线性关系限制,甚至颠覆传统的研究模式,是否可以说借助了绘画流派的思维。
1965年,上海五钢误把纯铁产品混入航空发动机用铬轴承钢。而二者的碳含量相差千倍!因此必然会导致机毁人亡的一级事故,引发用户震怒。厂长筹划首届“质量展览会”。我被借调撰写所有展板内容和完成美工。全厂上下二万人都必须参观。以此为契机,五钢逐渐形成质量第一思想。最终成为中国特钢业的排头兵,上缴的利润相当于它自身的百余倍。我把中学带来的美工特长用在了有利于社会的活动上。这也是附中的余荫吧。
在继续创造之路和荣获建国70周年纪念章之际,我深深感恩和怀念华东师大附中的一切。
2019年4月16日近八旬的我(左)又被续聘请为首席专家,
我在纪念高中毕业六十周年庆典上发言(视频剪辑)
(本文推荐:王湄君、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