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党99周年】是附中赋予了我的“初心”(67届中五丁班 林国定)
2020/6/28
【纪念建党99周年】
是附中赋予了我的“初心”
67届中五丁班 林国定
《党旗飘飘》
附中六年的学习生活在人生的经历中时间并不算长,但它带给我的影响却是久远的。当年附中老师传授的知识及学习方法,给我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年附中在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上的教育及良好的校风对我们的熏陶同样使我受益终生。回顾自己已经走过的七十余年人生道路,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是附中当年的教育赋予了我的“初心”,让我坚守一生,至今未敢忘记!
刚进入附中时我还是个不懂世事的孩子。整天除了上课做作业就是玩了。然而附中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氛围却时时感染着我。当时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活动非常活跃。在这些寓教于乐,富有积极意义的活动中,老师们并不事必躬亲,而是积极引导,放手让同学们自己组织、自我管理。一批批积极向上、关心集体,热心服务大家的好同学涌现了出来。
一九六三年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后,学雷锋活动也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我们初中丙班的“老班长”虞永红等班干部主动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探望生病在家的同学,组织大家打扫校园中的卫生死角,修理操场边的竹篱笆,星期天组织同学们去帮助环卫工人推垃圾车,去四川路桥“推桥头”……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我开始逐步意识到他们是在以实际行动带领同学们一起投入到学习雷锋活动中去,他们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和学习,自己也应该像他们一样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
以后,团组织开始在我们这个年级同学中培养发展共青团员。各个班级教室门口时不时地会贴出“祝贺某某某同学光荣加入共青团”的大红喜报。我们班的虞永红、周冠梅、李爱珠等同学相继入了团,班里成立了团支部。当时校内还流行着一句名言:“人的一生中有三件大喜事,入队、入团、入党。”大家还以“戴着红领巾入团,戴着团徽入党”为最大的光荣和努力的方向。
在附中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下,在周围先进同学的影响下,自己也萌生了争取加入团组织的想法。班团支部知道了我的愿望后,团员们都主动来关心、鼓励我,还专门安排了虞永红为我的“联系人”。他就像老大哥一样,经常找我谈心,引导我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著作,学习《团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端正入团动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团员。放学后,夕阳西下,同学们陆续回家,虞永红经常会在这时约上我,在操场边的小道上散步聊天,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帮我分析还存在哪些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此情此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在附中团组织的教育帮助下,我(后排左二)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65届中三丙班团支部难得的一次合影)
正是在团支部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经过自己认真学习,思想才开始逐步成长起来,也开始确立起要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党的事业的信念。一九六五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我终于戴上了金光闪闪的团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进入高中阶段,我在中四丁班担任团支部委员负责“军体工作”。我以这些老团干部为榜样,积极努力为大家工作。尽管学习任务繁重,还是挤出时间制方案、做准备,在校团委委员董燮昶帮助下和同学们的支持下,把班里的民兵训练搞得生气勃勃。自己也在其中学习提高了工作能力。
六五、六六年期间,附中校党支部还在高中学生中组织了党章学习小组,并先后发展徐立华等四名同学入党,在同学中引起热烈的反响。我和班里的一些同学也开始学习党章,思考今后给自己提出更高的努力目标。由于文革开始,这些活动没能再继续下去。
我(右一)和班组工友学习(1975年1月22日《文汇报》刊载)
毕业离开附中后,我被分配到原上海港务局第三装卸作业区当上了一名装卸工。尽管工作环境极其艰苦,但积极争取党,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党工作的信念没有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自己的思想进一步成熟,并于七三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部门支部书记、公司党委副书记、书记。以后又在宾馆行业管理岗位上干了十多年。
1976年我(中)和上港三区干部群众就港区发展进行交谈
在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勤勤恳恳为党和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任何搞特殊、谋私利的权力。尤其在后阶段分管单位基建工程改造的工作中,抵御了种种金钱、私利的诱惑,精打细算用好每一笔资金,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基建改造任务,同时我自己及我负责的整个项目没有发生任何经济上的问题。至退休离开工作岗位,自己不能说做出过多少成绩,但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
1986年我(左一)带领新党员在党旗下宣誓
追根溯源,回想我能够坚持“始终”,是与当年附中、附中的团组织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现回想起来,也算是自己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吧。
在我们的党建立九十九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对母校教育、培养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