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钥——药物学家陈凯先院士少年成长记(一)

2024/8/25

屏幕截图 2024-08-24 182135.jpg

 

生命之钥

——药物学家陈凯先院士少年成长记(一)

任哥舒~1.jpg

作者 任哥舒

药物研究,是一门不断创新的科学,是永远在寻找能打开某个生命之“锁”的那把对路的“钥匙”。我们人生成长之路也就是在用一把又一把对路的“钥匙”去打开一扇又一扇“生命之门”的锁,走通人生的长路。少年朋友们,希望你们也能不断打开面前的“锁”,开启那扇“门”,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题记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密信”游戏

1945年8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战胜日本侵略者,奏响凯旋曲。就在毛主席到达重庆参加“重庆谈判”的当天,陈凯先在重庆出生了,取名时中间有了一个欢庆凯旋的“凯”字。那个时刻的阳光洒在这个新生儿的脸庞上特别明亮,昭示着这个孩子迎接的未来将会欣欣向荣。他的人生道路可能会有坎坷,经历会有波折,但是在这个新生儿仰卧摇篮里的手舞足蹈中,有着一种对新世界的亲近,新世界也敞开怀抱拥住了他,他将一路朝着崭新的生活奔去。

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给儿子带来了热情友善、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作为职业女性的母亲给儿子带来了知性文明、昂扬向上的精神。他上面有哥哥和姐姐,对这个弟弟都爱护有加,他也学到了哥哥姐姐身上许多优点,被带领着顺利地迈出了人生最初的步伐。家里按辈份取名字时都有的“先”字,似乎显示出激励向前的传承。哥哥陈百先在小伙伴们中间很有威望,常成为玩伴们的领头;姐姐善良恬静,凯先跟着她就感觉有温柔的清风拂面。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个年头,陈凯先在上海上小学了。这是一所私立的小学,校名很气派,叫“大公小学”,但是这小学蜗居在一家电影院旁边的弄堂,一直往里走,走到弄底。学校普通,但是他接触到了许多新鲜的知识,眼睛变得更明亮。刚读完一年级,他就和哥哥姐姐一起转学来到南京,和爸爸、外婆、表哥表姐相聚。在南京他上完了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暑假时全家又回到了上海。他那时候胸前已经飘扬着红领巾,而上海这边刚升到四年级的同学都还没有入队,大家对这个新来的戴着红领巾的同学特别羡慕,经常围着他问东问西。

21.jpg

新创办的中州路小学

1955年他又转学到新创办的中州路小学;他担任中州路小学的少先队大队长,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是校优秀学生,校长多次在学校大会上表扬他。他得到了“品学兼优”的奖状,虽然他那时对“兼优”两字还不很懂。

老附中~1.jpg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大家心仪的学校

之后就是上初中了,那是要考的。附近有一所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大家心仪的学校。因为那里有他们这些小学生最爱去的一个很正规的游泳池,能去那里游泳是公认的可以炫耀的事。入初中的考试考好了,这所中学录取的新生发榜了,陈凯先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又激动又开心。

少年时代.jpg

陈凯先成为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新生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一座令人骄傲的校园。1957年,十二岁的陈凯先走进了梦想已久的这所学校,看见规整的操场、标准的游泳池、神秘的生物实验室、明亮的图书馆、绿树成荫的校园和挺拔的教学楼,少年的那股开心劲没法说。篮球架下打球的人们生龙活虎的,这中间有一位长着国字脸、总是乐呵呵的大哥哥,周围的队友们不时地吆喝着:“步君老师,接球!”那是校团委书记陈步君,大家和他配合着投进一个又一个球。陈凯先禁不住也想往球场里挤……校园里还时不时地响起悦耳的歌声,团委陈步君书记音色漂亮,和同学们齐声高歌,让人听着由衷地喜欢。这些老师和高中部的大同学都活力四射、热情洋溢,给刚进初中的陈凯先极大的感染。

陈步君~1.jpg

团委书记陈步君老师活力四射、热情洋溢,给陈凯先极大的感染

开学前举办了新生夏令营,三天的时间。同学们互相认识,建立了少先队中队组织,白天参加军事游戏、中队比赛、游泳等,晚上在大操场看露天电影。睡觉是在图书馆大楼,把从家里带来的草席往地板上一铺。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家在外住宿,叽叽喳喳讲个没完,直到夜深还毫无睡意。全班同学热爱新的集体,各项活动都齐心协力。夏令营结束,大队部评选先进,给各个中队颁发了荣誉称号,他们初一甲班是最棒的 ——“先锋号火车头中队”!

陈凯先对中学充满着新鲜感。看到高中有的教室门口挂着以英雄人物命名的荣誉牌:“古丽雅班”、“吴运铎班”,随后知道了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在心中升腾起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给陈凯先印象最深的还是学校的老师。上过他们的课之后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做“优秀的老师”。语文老师教过的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陈凯先最喜欢背诵;几何课的证明题让陈凯先感觉就像智力游戏一样,既有百思不得其解的艰难,也有一旦破解后的快乐;物理课老师讲课是那么有趣,几乎每堂课都会听到一个科学家的生动故事;历史老师课上对历史事件的讲述让同学们印象深刻,连同他的方言也一起印入了脑海。

林炳英~1.jpg

梳两条长辫子的大姐姐般的林炳英老师是初中的首任班主任

陈凯先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习顺利而愉快。可是有一天陈凯先陷入了沮丧,他进校之后一直被老师们看重,却有一次测验没考好。面对挫折,这个一直事事要求优秀的孩子难过得流下了眼泪。他约上班里和他最铁的好朋友诸雨民,泪汪汪地找到班主任林炳英老师,问:“我……怎么办呢?”“怎么办?努力呀!”梳两条长辫子的大姐姐般的林老师干脆利落地说道。她觉得,孩子们好动、爱玩是天性,难免有松懈、起伏的时候。她微笑着安慰他:“快把眼泪擦干。”但陈凯先还是满脸的沉重,躲在诸雨民的后面。林老师又笑笑说:“那,你制订一个努力加油的新计划吧。”“嗯。”陈凯先忐忑不安地应道。“凯凯,我们走吧。”在诸雨民的推拉下他走出了办公室。

回到班级里,他们的中队辅导员、高中部的方正同学来了,凯凯每次看到方正辅导员都会觉得特别开心。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大哥哥,他成绩优秀,热情和蔼,知识渊博,关心大家,老远看到就会满脸笑容地打招呼,走近了之后就会问学习怎么样?有难题吗?需要帮助什么吗?所以他们看到方正辅导员就觉得心里很踏实。方正辅导员一说正事就显得认真严肃,这种表情给他们力量和信心。嘿,今天他又带来了好消息:全中队同学要做“秘密行军”的游戏了!这是陈凯先最喜欢的游戏。

这是一个带着“密信”去探险的历程。从一开始就会拿到一封“秘密指令信”,指示到哪里去寻找下一封指令信,然后让同学们连续解开其中的奥秘,攻克难关,一站一站找过去,一封一封“密信”拿到手。只要“密信”紧握在手,最后的旗帜就会找到,最后的目的地就会在前方招手。全中队四个小队各有一套连续几封“密信”,指引的是四条不同的通往同一个目的地的道路。

清晨,操场上,四个小队各自拿到一封“密信”,小队长们开始拆信,大家纷纷围上去,争着抢着要看。小队长赶紧把内容高声读出来。大家就循着这个指令的暗语谜点探索“蛛丝马迹”,研究着应该怎么走。

关于“秘密行军”这个游戏,在方正辅导员发表于1956年6月的《少年文艺》杂志上的一篇作文里,作了十分生动的描写。当时他还是初中生,一个星期天,他们中队的同学肩背手提锅盆瓢碗和各种食料,准备去野炊,最后的目的地起先却不知道,要等获得“密信”后找到。全班的同学们在这个游戏中得到了乐趣,增长了知识,发扬了团结友爱的精神,互相间有了更多的了解,使学校生活丰富多彩,集体一起进步,引导着他们用崭新的风貌来对待接下来的学习。“秘密行军”游戏,是方正辅导员带给陈凯先他们的一份礼物,也是方正辅导员传承他自己初中时的辅导员常带他们举行的一个活动。

方正辅导员那篇《秘密行军》里有一条“密信”指令竟然将一棵粗壮的大树说成是一个“木头木脑”的“大胖子”,然后要同学们找到这个“大胖子”鞠一个躬请求指路,这情节让人忍俊不禁。陈凯先决心也要写出这样好玩有趣的“密信”指令。

“秘密行军”游戏开展之前,陈凯先他们的教室里热闹非凡。大家兴奋地谈论着,然后纷纷朝向方正辅导员,等待他发出活动启动的指令。可是这时辅导员却只是微微地笑着,默不作声地也看着他们。原来辅导员是希望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来着手组织活动。

这个任务于是落到了文体委员身上,她当仁不让,站出来对大家说:“我来组织,希望大家能支持我。”“那没话说,肯定支持你。”陈凯先嚷道。他立即和文体委员以及一些积极分子一起行动起来。

听方正辅导员介绍,“秘密行军”活动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好的,在活动前有许多准备事项要完成。当初方正所在班级的辅导员组织大家参加这个活动时,提前两个星期就开始精心准备。第一个星期策划路线,一策划就是四条,并且四条都要去走一遍。他边走这四条路线边策划,在什么路口、在什么店门前,或者什么路线上有什么能够给大家指引的特征,都记下来,同时还不能耽误他自己的功课,没一个星期的课余时间是完成不了这些策划的。然后再写成一封封指令信,在第二个星期把指令信上所写的内容再去走一遍、查对一遍。一个人把四条路线走两遍,共八次,这可是相当于同学们一次活动的八倍强度呀!方正辅导员介绍这一切时,对当时他自己班里的中队辅导员充满敬佩之情。

听他说完,凯凯心里默默地说:我们一定也不怕艰辛,决不让辅导员失望!

凯凯贡献出的“密信”指令有“沿着宁静的大海前进”,意思就是沿着“海宁路”往前走;还有“跟着一位18岁的梳两条长辫子的姑娘走”,那就是暗指沿18路无轨电车行驶的那条线路行军……

“秘密行军”,也就是全班放飞出校门,整个中队,四个小队,50多个同学,大家就像一群群活泼的飞向蓝天的小鸟。大家在城市热闹的街道上精神抖擞地走着,当然也会有不少诱惑等待着他们,例如街边有许多商店,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好吃的、好玩的。下一封密信可能要去某个商店的门口、树的旁边、十字路口寻找,但是这些商店和沿途的风景会让他们分了心。天会下起雨来,会冲散了队伍,有的躲雨,有的急急奔跑。又过一阵,太阳出来了,但是会觉得溽热难耐。一路上这样排解着各种诱惑、困难、波折,加之路途有些遥远,渐渐地步伐开始迟缓,人感觉疲劳,精神不那么好了。在欣喜、欢腾之后碰到一个又一个磨难和考验。

“行军”接近尾声了。一个小队到达。又一个小队到达。第三个小队也到达了。大家欢呼着。中队辅导员也很兴奋,禁不住快乐地拍拍他们的头,抱抱他们的肩膀。虽说他放手让他们自己组织活动,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还是会担心这些小同学们的安全,所以这时他见各小队渐次到来,不禁也显得有些轻松起来。可是情势就在这时急转直下:剩下的那个小队左等右等就是不到!辅导员尽力地朝来路张望,可就是不见第四个小队同学们的身影。辅导员不由自主地往前跑去,在路口寻觅着这支迷失的队伍。幸好在另外一个路口找到了这支很茫然的小队,原来他们看秘密指令信时看错了一句话,结果就失之“千里”。辅导员欣喜地拉着他们的手,带他们来到目的地。全班终于可以一起欢庆这次行军游戏的胜利了!

方正~1.jpg

有方正这样一位优秀的大同学做辅导员是凯凯他们班级的幸运

凯凯他们班级真幸运,有方正这样一位优秀的大同学做辅导员。方正在华东师大附中两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获得两枚优秀学生的奖章,一次在初中,一次在高中。他的年终总评经常是各门功课都获5分,体育、军训也是5分。他初中时在全市少先队大会上担任了大会主席,高中时被上海市虹口区团委评为优秀辅导员。凯凯在参加“秘密行军”游戏的过程中,对辅导员方正的一举一动都十分注意。辅导员欣喜,凯凯就开心;辅导员着急,凯凯就发愁。凯凯不喜欢张扬,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跟随着方正学长。他觉得这就是他一心追寻的学习榜样。几十年以后,他已经成为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在返校的庆典上还特意说道:“方正同学是我一定要说一说的一位校友,我觉得他就是我一心追寻的学习榜样。”

经过行军游戏之后的凯凯,人更活泼,心情更开朗,心胸更宽广,他很快把班主任林老师嘱咐的“学习计划”写好了。林老师欣慰地接过他的计划书,相信努力进步的信念一定已经在他的心里生根抽芽。

凯凯对林老师笑一笑,转身出了办公室,脚步轻盈地向操场上玩耍的同学们跑去。

(注:文中插图、音频系本站提供)

(未完待续)

 


上一条 用爱奉献  将担当写在河畔家园——退休多年的老党员陈步君在社区
下一条 生命之钥——药物学家陈凯先院士少年成长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