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依然风华正茂——记68届中三戊班同学聚会

2015/11/4

恰同学少年,依然风华正茂

 

——记68届中三戊班同学聚会

 

 

回到半个世纪前的母校,大家心中感慨万千

 

2015年9月20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68届中三戊班的同学们相约探访少年时代的母校——华东师大一附中,其中远在香港和吉林大学的葛隽同学、杨冬同学为此次的同学聚会特地调整工作时间,风尘仆仆赶赴上海。

半个世纪前,大家跨入了附中,成为了同窗好友。同学们找到当年的教室,在曾经的位置上抚摸着课桌椅,大家心中感慨万千。岁月的痕迹留在同学们的面容上,当年青涩的小男生小女生已变成了爷爷奶奶辈,人生的历练使同学们显得沉着而淡定,但不变的是少年同学情。

大家相聚在教室,互相问候,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原班委吴忠豪同学主持交流发言,同学们纷纷走上讲台,叙述了离校后,各自遭遇到的种种困苦磨练,以及取得成绩后的快乐欣慰,真是可赞可叹。

 

 

大家相聚在教室,互相问候,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在那个年代里,由于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同学们不得不中止了课堂学习,无奈离开母校,奔赴农村,有的去了边远的黑龙江、吉林,有的去了云南、贵州,有的去了江西、安徽,远离父母家乡,艰苦锻炼,也有的去了军营,开始了新的生活篇章。

值得庆幸的是,在蹉跎岁月中,班里的各位同学在各地乡村的角落里,不甘于命运的挫折,虽困难重重,但百折不挠,各自坚持着学习的信念。在同学的发言中,我们了解了在文革结束前后,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先后进入大学,或在回沪后选择成人教育获得高等学历,取得斐人成绩。

杨冬  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 “西方文学批评史”,撰写了《从柏拉图到德里达》文学理论书,出版再版。教学与研究成果分获教育部、省奖项,深受学生欢迎。

 

 

杨冬的教学与研究成果分获教育部、省奖项,深受学生欢迎

 

张宏健  西南林业大学木材工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完成多项技术革新、工程设计拥有专利,分获国家科技奖和省部厅奖,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是联合国环境署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专家组成员。 

 

张宏健是联合国环境署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专家组成员

 

吴忠豪  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教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及再版书籍多本。承担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和上海重点课题,获得多个优秀成果奖。

戴扬本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书记兼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整理古籍文献多种。发现了《北宋转运使考述》一处错误,并著文发表于有国际影响的刊物上,近期还有多篇文章问世。

葛隽  在文革后去了香港,当时可谓一穷二白,通过多年努力奋斗,经考试入选为香港政府公务员。目前是香港著名畅销书作家,出书70多本,其中多本还再版数次。他的国画画得也是栩栩如生,深得同学朋友喜爱。

陈友放  在计算机授课方面很有造诣,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对社会心理学也很有研究,出版书籍有《社会心理学研究》等,真的是干一行精一行。

肖庆璋为高教局研究员教授,发表了许多论文;在大学教授英语的王万方老师,也是教学成果累累;王安安担任上海一钢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亲自带领设计和建设了大型工程项目。还有中学教师、医生、律师、高级审计师、资深公证员、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电讯行业的高级管理者、大型木材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印刷厂厂长,还有自主创业业主、图书馆资深管理员兼业余画家、进入美国汽车行业中的高级机械工程师、留法学者、土建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及高精尖的设备修理师等各类技术人员。班里唯一有残疾的陈振中同学也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优美的口哨声,参加中国残疾协会组织的演出团队,巡演海内外。

 

 

陈振中同学凭借优美的口哨声,参加中国残疾协会的演出队

 

 

唐积强当年参军,在部队曾多次受到嘉奖

 

唐积强、俞伟中、徐林海当年参军去部队,十八九岁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受到嘉奖。其中一位成为部队团级以上军官。

至今还有许多同学依然在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能力。真可谓恰同学少年,依然风华正茂。

每个同学的经历都可写成一本书,因为篇幅有限,在此不能详叙。

 

 

我们十分怀念在文革中逝去的班主任秦松老师

 

同学们一致认为,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与在华师大一附中短暂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母校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感谢所有任教老师:杭保同老师、龙凤超老师、常青老师等。常青老师是我们的副班主任,她对这次活动予以了关注和指导,在此感谢她。我们的班主任秦松老师,已在文革中逝去,在此表示追思。当然更要感谢我们的母校给我们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我们衷心希望母校桃李满天下,而我们每一位同学取得的成绩就是给母校和老师最好的回报。还要感谢我们的同学肖庆璋、俞伟中等,付出心血,多方联系,建立了同学相聚的平台。

我们的交流意犹未尽,临近中午吴忠豪同学请大家来到附近的丰收日酒店聚餐,大家共同举杯,互祝健康幸福。

 

 

大家欢聚一起互祝健康幸福

 

下午的活动也很有特色,驱车来到王安安同学所在单位著名央企宝钢不锈钢公司参观学习,领略大型企业的宏伟壮观,了解中国制造业的兴衰趋势和如何在经济困境中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性。我们也目睹了由她带领设计和建设的大型工程项目,见证了这位同学为此而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常青老师(后排右四)和同学一起参观王安安(后排右五)所在企业

 

  

在宝钢不锈钢公司领略大型企业的宏伟壮观

 

 

 

这里有王安安同学负责设计和施工的工程项目

 

参观结束后大家共进晚餐。

餐后来到复旦大学茶室,这是原为复旦附中教务处长的徐大雄同学,在退休后为弘扬中国茶文化创办的,这里吸引着各方文人雅客。在这环境幽雅的茶舍,大家品茶饮酒,欣赏名画书法。至夜幕深深降临时,同学们才握手挚别。大家约定今后加强联系,互相关心帮助。

 

 

在这环境幽雅的茶舍,大家品茶饮酒,欣赏名画书法

 

期待校庆90周年时的同学再聚会。

(68届中三戊班  撰稿)

 

在母校合影(见本文开头处)的同学有(左起):

前排:  熊丽珍(虹口区澄衷中学英语教师)、乐邑(上海出版印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龙香(上海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副主任、会计师)、吴珊(上海邮政公司邮资票品处)、陈慰冬(虹口区图书馆资深管理员)、王万方(上海外经贸职业大学外语教授)、傅丽华(虹口区公证处资深公证员)、王安安(高级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一钢建设董事长兼总经理)、肖庆璋(上海教育科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方国英(中卫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办公室)

中排:  葛隽(香港政府公务员、香港畅销书作家)、戴扬本(华东师大教授、古籍研究所书记兼副所长)、王海龙(自营企业主)、陈振中(上海卷笔刀厂、中国残联会艺术团知名口哨表演者)、俞伟中(上海硅海思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薛良永(八一电影机械厂)、徐大雄(复旦附中教务处长,现复旦大学茶社社长)

后排:  陈友放(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教授)、周诗伟(云南楚雄林业机械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徐林海(上海住益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材料科)、黄金灿(江苏省吴县铜矿矿办)、杨冬(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

                     

                               

上一条 畢業六十周年返母校──55屆高三乙班老同學慶畢業六十周年聚會母校──
下一条 以勤奋走向成熟——上海市虹口区民办新华初级中学校史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