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六十周年返母校──55屆高三乙班老同學慶畢業六十周年聚會母校──

2015/10/31

畢業六十周年返母校

                   

──55屆高三乙班老同學慶畢業六十周年聚會母校──

 

 

        2015年5月21日,從全國各地匯集返滬的1955屆高三乙班老同學,舉行了一次“畢業六十周年返校聚慶活動”。年逾九十高齡的班主任李永圻先生,精神矍鑠,全程帶領大家參觀了中州路老校址和虹闗路新校址。這次活動受到母校校友會的熱情支持。

 

 


55屆高三乙班畢業合影

 

 


六十年前的班级除夕化妆晚會

      

現今,中州路校園雖已改名爲“民辦新華初级中學”,但教學大樓入口處牆上鑲着的那塊《优秀歷史建築》銘碑,使我們想起上世紀五十年代整整叁年(1952年9月-1955年7月)的高中學習生活。教學樓東側的那片蒼松翠柏,現今已長成參天大樹,襯載了母校的光輝過去。在學校辦公室主任儲鵬程老師的引領下,老同學們穿行在林䕃小道,盡情回憶和傾述當年所经历的點點滴滴……。步出校門往北,那條記憶中的虬江路,依舊保存了六十年前的韻采,成為這段歷史的見證。

 

  


左上圖:中州路102號學校大門

右上圖:李永圻老師(右一)和大家在新建游泳池前

左下圖:華初辦公室主任儲鵬程老師(右一)引導大家観校舍

右下圖:當年運動場上的煤渣跑道已爲塑膠跑道替代了 


 


左上圖:教學大樓牆上鑲优秀歷史建築銘碑

右上圖:在中州路102號學校大門口留個影吧

左下圖:儲鵬程老師(右一)和大家步行在操場上

右下圖:老同學們盡情回憶和傾述當年所經歷的點點滴滴

        

當我們來到虹闗路新校址,最吸引眼球的自然是校門右側的七顆金燦燦的大字:"華東師大一附中"──乃書法家舒同的手跡,讓人感到無比親切,無比自豪。

 

 


新校址校門右側的華東師大一附中我們感到無比親切和自豪

 

校友會王凯老師熱情陪伴我們參觀氣勢宏偉的教學大樓丶實驗室丶圖書館丶體育場丶學生宿舍、餐廳食堂,母校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令人羨慕。在參觀過程中,我們用更多的時間徘徊在校史走廊,留戀于<光華附中---師大附中>五十年代名師照片前,回憶和傾述當年倪若水、歸孟堅、章質甫、徐燕謀、周鑚武、李嘉音、唐志譫、葉百豐、盛占春、廖康明、丁明远、屈肇堃、夏哲功丶凌賢驊、包玉珂、酈家駒、汪星六等先生對我們的教誨和熏陶。

 

 


左上图:正对门花坛上的音符造型象征着母校欣欣向荣青春活力

右上圖:在校史走廊回憶當年先生對我們的教誨和熏陶

左下圖:校友會會長項志良(左二)介紹新校的創建過程

右下圖:老同學們爲母校發展而異常興奮

        

         校友會項志良會長熱情歡迎我們回到母校,和我們座談並介紹新校址的創建過程。當我們聽到母校已恢復中斷多年的寄宿生制,我們中的一批老"住讀生"非常興奮,紛紛回憶起當年德生堂(光華附中学生宿舍)和昆山路宿舍(華東師大附中学生宿舍)的往事。

 

 


當年德生堂(光華附中生宿舍)

 

 


新校宿舍楼的夜景

 

    在當今片面追求分數和升学率的社会風氣下,母校继承《光華附中—華東師大附中》優良的育人傳統,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集体主義精神和獨立生活能力,逆潮流而上,难能可贵!

座談會上,張易生同學向校友會贈送了自己的作品:《张易生水彩画》,《建筑师的水彩画——张易生作品选》和《张易生水彩画——新作》。


 


左上圖:張易生同學(右)向校友會贈送自己的作品

左下圖:六十年第一次回上海童仲良同學作重點發言

右上、右下圖:議室大家爭相交流回母校的感受

 

在這次畢業六十周年聚會中,同學們促膝談心,暢談過去,交流當今。童仲良同學自1955年畢業後,六十年來第一次回上海和大家見面,座談會上作了重點發言,傾述了他坎坷又精彩的人生,同學們為他的 樂觀向上、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而感動。

 


左上圖:遠眺新校區的運動場

右上圖:運動場邊的合影

左下圖:以《附中賦》作背景定是一張好照片

右下圖:徘徊在校史走廊久久不愿离去

       

       在離開母校前,我們全體在校門前排成一隊,王凱老師為我們按下了快门,留作紀念。

 

 


全體在校門前的合影

 

        這次“畢業六十周年返校聚會”給我們這群正步入耄耋之年的老“附中人”,留下了永久美好的印象。

 

1955屆高三乙班     丁忠源    撰稿)

 

                                                 

 

上一条 夕阳无限好  同学情更浓——记华师大一附中63届中三甲班校友金秋聚会活动
下一条 恰同学少年,依然风华正茂——记68届中三戊班同学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