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庆九十周年庆典上的发言(附中英语特级教师 毕红秋)

2015/12/30

在校庆九十周年庆典上的发言


附中英语特级教师  毕红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华东师大一附中建校九十周年校庆,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日子,我能站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感受真的非常荣幸。可是谈什么呢?从何谈起呢?想了想今年是我从教31周年,学校九十年发展史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与她同行,我伴着她的发展而成长。

这些天我不断地翻看自己的日记,回想着三十年中的点点滴滴,看到这样一段话:亲爱的毕老师,突然,有一样东西震撼了我的心,上帝给了我这样一个金色的机会来遇到您,您的话充满道理,如此理性,唤我觉醒。您告诉我们“飞吧,你是年轻的,你要好好学习”,是的,我是年轻的,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不要浪费时间。谢谢您,亲爱的老师!

这段话的背后有一个故事。 那是我当教师的第六年,接了一个有52个学生的大班,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自身条件参差不齐,该如何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新的“大家庭”呢?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多同学喜欢“以成绩论朋友”,成绩好的同学常常玩在一起,学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用一堵无形的墙把自己和班级里的其他同学都隔离了开来。这样对成绩较好的同学和班里的其他同学,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这个班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拆墙”。

拆墙的第一步就是合理科学的安排班级座位。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学生的座位安排让我很伤脑筋,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做同桌。

女同学叫小程,她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 经过半个月的观察,发现她性格十分内向,甚至有点自闭,基本不和班级同学说话, 男同学叫小张,他性格外向,大大咧咧,喜欢呼朋唤友,但他从外地刚来上海,学习基础较差,虽然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上课每次提问,他都会举手,但往往不得要点,有时引得哄堂大笑。

小程内向,成绩太好,同学们对她敬而远之;小张因为成绩差,也没有人愿意跟他坐。这两个人,一静一动,一个内向,一个外向,一个缺乏和外界沟通的勇气,一个缺少内在的自我反省……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两个做做同桌,看能不能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呢?

我将他们分别叫到了办公室,随意地谈了谈他们近期的学习情况,在换座位这件事情上,我希望小程帮助小张的学习,希望小张帮助小程更好的与同学相处,刻意的淡化了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们做同桌的事,毕竟孩子们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的。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对我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什么意见。但说实话,到了这个时候,我还是不知道这样的安排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换座位后,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同学们的心理活动,更好的和同学们做沟通,巩固我的“拆墙”成果,我要求学生们写周记,没有字数要求,没有题材限制,我还说,如果有的同学喜欢用英语写周记,作为班主任加英语任课教师,我会更认真的批阅。我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这个渠道跟我说说他们的想法,而我的批语,有时候是给他们鼓励,告诉他们哪怕很小的一个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有时候是给他们的一些建议,提醒他们学习是需要持续性的,要持之以恒;有时候当我发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我会在周记里告诉他们,在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我清楚的记得小程给我的第一篇周记写的只有两句话:Ms Bi, I don’t know what you want to know, and I don’t know what I should write.(老师,我不知道你想了解什么,我也不知道我该写些什么)面对这样一篇周记,我该怎么做呢?小程是没有想跟我沟通的内容,还是她根本不想跟我沟通?我的直觉告诉我,她是想跟我沟通的,首先,她把我说可以用英语来写周记听了进去,其次,既然她说她不知道我想知道什么,那么我如果告诉她我想知道什么的话,她应该就会有回应。于是,我告诉她,周记里写的就是学生自己想说的,想问的,只要是学生关心的事情,也就都是老师关注的话题, 现在既然你没有话可说,那么就让我来问你,“你和小张做了一周的同桌,有些什么感觉?在学习上你能给他一些帮助吗?有什么困难吗?”

之后的一周,我除了期待还有些担心,但让我高兴的是,我的得到了回应,至此开始,我和这个内向的女生,有了独特的“周记交流”。我们交流的话题变得越来越广泛,从日常学习到生活上的兴趣爱好,无一不足,小程确实是个很有才华的女孩子。

过了大半个学期,我发现变化正悄悄的发生,小程说话虽然还是细声细气,但她正在努力融入班级集体,她越来越多地加入到班级中的英语口语活动中来了,还给她的小组出了不少的好主意。后来还自愿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在周记中,她征求过我的意见,我十分鼓励她的想法,认为这正是她证明自己的好机会。虽然在比赛过程中,她由于紧张,表现并不出色,但这些小小的不足和她勇于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相比,都已经不重要了。事后,她在周记中告诉我,鼓励她报名的,除了我,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她的同桌——小张。

小程在进步,小张也在进步,他的英语成绩,从原来的倒数一二名,到了期末考试,已经追到了全班35名。虽然还是属于中下,但17名的进步还是实实在在的。

第二学期班委在班上征集班级口号,最后,小程写的“微笑观世界,自信待人生”获得了全班同学的认可,这句话写在了教室墙上,陪伴他们走完高中学习之路。

我知道,无论是合理的安排学生座位,还是通过周记和同学们及时地进行沟通,对于构建一个和谐的、友爱的、共尊共信的班级,这些都只停留在一个技术的层面上,更深层次的是,要让同学和同学之间,让同学老师之间,真正地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的关系,让学生们知道,在这个班级里,学生老师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都在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而同学和同学之间,如果存在竞争,那也是良性的,因为只有水涨了,船才能变高。我很幸运,我的真心和诚意换来了同学们的信任,本文开头读的那封信就是班上的一个学生在周记写给我的。  

日记中还有一篇也让我思绪万千,那是一个年初五,我的96、99届学生返校看望昔日师友,谈到蛇年的中国“金蛇狂舞”——申奥成功、APEC会议、足球冲向世界……大家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虽然他们有的刚刚毕业,有的还在校读书,却颇有些人在为国家大事直接效力了,如复旦大学外语系毕业的高材生小管成为了“上海市政府译介,APEC大使随行翻译”,上海外国语大学经贸学院的小刘那时还在读大三,她不但在APEC会议期间担任志愿者,得意地拿出她在浦东国际机场以美国总统座机“空军一号”为背景的留影,还荣幸地成为上海市“申请2010年世博会”接待各国大使和夫人的六名大学生志愿者之一,那可是在全市几百名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 他们跟我说他们的英语口语之所以“出跳”是得益于当年的“英语口语工程”。看到这些,我的思绪不禁回到当年。。。。

为了创设环境,提供机会,让孩子们有机会开口说话,全面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我下定决心,同孩子们一起开展一项素质教育活动——“英语口语工程”。

我把这项活动当作 “学科课程活动化” 的一项尝试。我所设想的这种活动是外语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首先是它的全员性;其次,它着眼于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必需的素质和能力;第三,我希望这种活动最终能纳入课程计划,建立相应的课时标准;最后,活动内容虽然以口语为线索,但是将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体,而并非单纯地学习口语,并非局限在课堂和学校范围以内的用于应付书面为主的各类考试的技能或功能的获得。

在设计这项活动时,不但针对“口语”这一语言教学“硬件”的需要,而且格外注意到活动的组织、领导、实施、活动过程等非语言功能的“软件”,必须符合现代课外活动理论,即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教育接轨。 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参与从活动设计到评价的全过程,既是学习者,也是活动的组织者。

英语口语工程使教师的作用发生很大的变化,师生关系从指导与被指导的纵向的、单向的交流,变为师生之间的互相促进与多向交流。此外,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量的减轻,而是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口语水平、更强的应变能力。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成为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这项工程坚持了数年,而今蓦然回首,当年为提高学生总体英语口语水平插的“柳枝”,如今已成绿荫,而且冒出一些出色的口译人才。 

与此同时我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2002年我荣获上海市特级教师的光荣称号,2011年“毕红秋英语名师基地”成立,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第二期班的带教任务,2013年开始担任虹口英语学科高地理事长,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我很喜欢美国电影《绿野仙踪》的主题歌“飞越彩虹”,其中有一句唱道“and the dreams that you dare to dream really do come true.”只要你敢于梦想,梦想就会成真。

30多年前,我即将走出华东师大校门,心中编织着美丽高远的梦境,那就是我的教师梦。此刻我想说,只要我们投入,美梦就能成真。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编织着自己的梦,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一名学生欢迎学生爱戴的教师。所幸的是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一直受到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得到老教师们的关爱,身边的教师们的敬业、踏实、为人真诚的工作态度都极大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在今天庆祝学校建校90周年之际,我要深深地感谢学校为教师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先进的教学理念,展示才能的舞台。衷心祝愿学校今后的发展越来越好。

 

 

 

 

上一条 在校庆九十周年庆典上的致辞(上海市科协主席、中科院院士 62届中五丁班    陈凯先 )
下一条 母校和校友会领导向校友祝贺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