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59届高三年级毕业六十周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在59届高三毕业60周年聚会上的发言(59届高三丁班 徐瑞俊)
2019/12/21
【纪念59届高三年级毕业六十周年】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在59届高三毕业60周年聚会上的发言
(2019年10月12日)
59届高三丁班 徐瑞俊
《第二炮兵进行曲》
我是丁班的徐瑞俊。我从母校毕业后,考入哈军工,1964年毕业分配到21所核爆炸理论研究室工作,正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核事业中。
今天我向母校捐赠《战斗在罗布泊的上海人》一书,主要是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该书介绍了我们上海人在新疆罗布泊参加核武器试验的详细情况,介绍了核试验基地及我们研究所(21所)从创立到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展示了所有参试人员为建立我国的核盾牌,打破核垄断的奋斗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我认为就是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大力协同、万无一失和勇攀高峰的精神。
1962年11月,毛主席在成立核试验中央专委会报告上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我们本着“一次试验,多方收效”精神,一次核试验参试人员上千人(首次核试验就有5058人参加),观测仪器设备上千套,参试单位包括各军兵种,国务院许多部委,中科院许多院所,大力协同是做好核试验的最根本保证。周总理是中央专委会主任,他对首次核试验就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这是所有尖端武器研制工作必须遵循的座右铭,也是所有尖端武器研制成功的法宝。
1993年5月,中央军委授予21所第二研究室“勇攀科技高峰研究室”荣誉称号,这是对二室开展核爆炸光学测试工作以来,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勇攀高峰,屡建奇功的最大褒奖。勇攀高峰应该是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
我有幸参加了核试验工作。自1965年起连续三年,我每年都参加一次空中核试验。分别是首次轰6投弹试验、首次带有热核材料试验、首次氢弹试验。我承担的任务是: 核爆炸冲击波参数预报,场区人员和投弹飞机安全论证,速报爆炸当量和效应单位布点指导等。在首次氢弹试爆后,我作为第一批进入沾染区人员,最早见到和收集了各种效应物和检验核爆效应的实验动物状况,为核试验效应提供第一手资料。以后,我又执行了6次核试验任务,其中2次为场区理论室技术负责人。有关详细情况我已撰文收集在这本《战斗在罗布泊的上海人》一书中。
徐瑞俊(左)向母校陆磐良校长捐赠《战斗在罗布泊的上海人》一书
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发展核武器,铸造核盾牌是必需的选择。我可以自豪地说:在这场奋斗中,我们华东师大一附中学生没有缺席!
在给母校的赠书扉页上徐瑞俊深情写下“感恩母校”四个大字
从母校毕业已60周年, 我们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科技工作者,从一个青年已变成了一个老年人,但母校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我们永记在心。感恩母校,感恩老师! 祝福母校在新时代越办越好,再创辉煌!